[发明专利]一种双偏心球阀的加力手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2639.6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6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吴成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荣达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60 | 分类号: | F16K31/60 |
代理公司: | 34112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441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心 球阀 加力 手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偏心球阀的加力手柄,包括阀门主体,所述阀门主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插入阀门主体内,传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套杆,所述套杆远离传动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外侧设置有握把,所述操作杆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杆,所述凸块的底部设置有分支杆。本发明通过在阀门主体上设置有套杆、连接杆和操作杆,套杆和操作杆均通过销轴与连接杆连接,使得本装置在不用时可以收缩,减小体积,节省了空间,移动杆和分支杆的设置可以提高操作杆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也使得操作杆工作的更加省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偏心球阀的加力手柄。
背景技术
双偏心球阀的结构包括有阀体、双偏心球体、阀杆和阀座,阀杆作旋转运动时在共同轨迹自动定心,关闭过程中在关闭终了时越关越紧,完全达到良好的密封目的。一般的双偏心球阀都是通过手轮来控制其开启和关闭的,这种方式使得双偏心球阀在开启和关闭时比较费力,而且这种设置使得双偏心球阀需要占据一定大小的空间。因此,发明一种双偏心球阀的加力手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偏心球阀的加力手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偏心球阀的加力手柄,包括阀门主体,所述阀门主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插入阀门主体内,传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套杆,所述套杆远离传动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套杆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底部一侧通过销轴与连接杆连接,所述操作杆的外侧设置有握把,所述操作杆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中部两侧均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底部设置有分支杆,所述移动杆和分支杆的底部均设有滚珠,所述滚珠位于阀门主体上的环形导向槽内。
优选的,所述套杆、操作杆和伸缩杆的底部均设有插槽,所述传动杆的顶端插入套杆上的插槽内,所述伸缩杆的顶部插入操作杆上的插槽内,所述移动杆的顶部插入伸缩杆上的插槽内。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顶部两侧均设有限位槽,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内,且限位块通过复位弹簧与限位槽的内壁连接,所述伸缩杆底部的插槽两侧均设有滑槽,滑槽与凸块相互对应。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底部两侧均设有通槽,限位插杆位于通槽内,所述移动杆的顶部两侧均设有凹口,凹口与限位插杆相互对应,所述凹口与分支杆错位设置。
优选的,所述凸块的顶部设置为弧形面,所述凸块的底部通过铰接轴与分支杆的顶部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分支杆的中部一侧均通过压缩弹簧柱与移动杆连接,且两个分支杆关于移动杆对称设置。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装置通过在阀门主体上设置有套杆、连接杆和操作杆,套杆和操作杆均通过销轴与连接杆连接,使得本装置在不用时可以收缩,减小体积,节省了空间;在操作杆上设置有限位块和,在伸缩杆上设置有限位插杆,限位块的设置可将伸缩杆限位,防止本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伸缩杆缩进操作杆上的插槽内,限位插杆的设置可将移动杆限位,防止本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移动杆缩进伸缩杆上的插槽内,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移动杆和分支杆的设置可以提高操作杆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也使得操作杆工作的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分支杆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伸缩杆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阀门主体1、凹槽2、传动杆3、套杆4、连接杆5、操作杆6、握把7、伸缩杆8、限位块9、限位插杆10、移动杆11、凸块12、分支杆13、压缩弹簧柱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荣达阀门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荣达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26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