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接收装置及其信号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2153.2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2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伟;郑凯文;赖科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44 | 分类号: | H04N5/44;H04N5/21;H04N21/4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插 信号接收装置 过滤后信号 取样结果 高通滤波器 匹配滤波器 内插电路 信号处理 振荡电路 回复 时序回复电路 高通滤波 时脉信号 输出信号 解调 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及其信号处理方法。信号接收装置包含一振荡电路、一内插电路、一匹配滤波器、一高通滤波器与一时序回复电路。该振荡电路用以产生一时脉信号。该内插电路用以根据该时脉信号对一输入信号进行一内插程序,以产生一内插取样结果。该匹配滤波器用以解调该内插取样结果,以产生一输出信号。该高通滤波器用以对该内插取样结果施以一高通滤波程序,以产生一过滤后信号。该时序回复电路用以接收该过滤后信号,并根据该过滤后信号进行一时序回复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信号接收装置相关,并且尤其与提高其中时序回复电路的效能的技术相关。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相关技术的进步,各种类型的通信设备愈来愈普及。在许多信号接收装置中,在解读传送端提供的资料内容之前,必须先找出正确的符号时序(symbol timing)。更具体地说,信号接收装置中的时序回复(timing recovery)电路必须找出施加于输入符号的理想取样点。
图1呈现一个数位电视广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DVB)接收端中与时序回复相关的电路的功能方块图。内插电路101的输入信号是前端电路产生的一连串取样。内插电路101会根据振荡电路102提供的时脉信号对该输入信号进行内插取样,并将其内插取样结果分别提供给锁定检测电路103与匹配滤波器(matched filter)104。匹配滤波器104负责将该内插取样结果解调,其输出信号会被传递给后续电路进行解码。锁定检测电路103会根据该内插取样结果的眼图(eye diagram)来判断接收端的时序是否已大致同步于传送端,达到锁定状态。换言之,若内插取样结果的眼图开口够大,意味着同一个符号的两个取样点的差值大于一预设值,则可判断信号的品质越好。在锁定之后,匹配滤波器104提供的输出信号对后续电路才有意义。换句话说,后续电路会根据锁定检测电路103输出的锁定信号的内容来决定是否采信匹配滤波器104提供的输出信号。
实务上,在杂讯较多的环境,输入信号较不稳定,锁定检测电路103A往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判定接收端已达到锁定状态,甚至无法找出锁定状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信号接收装置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其中包含一振荡电路、一内插电路、一匹配滤波器、一高通滤波器与一时序回复电路。该振荡电路用以产生一时脉信号。该内插电路系用以根据该时脉信号对一输入信号进行一内插程序,以产生一内插取样结果。该匹配滤波器用以解调该内插取样结果,以产生一输出信号。该高通滤波器用以对该内插取样结果施以一高通滤波程序,以产生一过滤后信号。该时序回复电路系用以接收该过滤后信号,并根据该过滤后信号进行一时序回复程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为一种应用于一信号接收装置的信号处理方法。首先,一时脉信号被产生。根据该时脉信号,一输入信号被施以一内插程序,以产生一内插取样结果。接着,该内插取样结果被施以一高通滤波程序,以产生一过滤后信号。随后,一时序回复程序根据该过滤后信号来进行。此外,该内插取样结果被解调,以产生一输出信号。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发明详述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呈现一个数位电视广播接收端中与时序回复相关的电路的功能方块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信号接收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3呈现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匹配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如何共用电路。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1、201:内插电路 102、202:振荡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21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