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纡管自动分配运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0697.5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3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克劳斯·施蒂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扬子纺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3/08 | 分类号: | B65G43/08;B07C5/34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陈丽萍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纡管 自动 分配 运输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纡管自动分配运输系统,其通过将缓冲管呈圆弧状,其长度大于空纡管的长度,宽度大于空纡管的最大直径,且第一开口槽沿纡管分类框横向设置有八个,该空纡管的外表面包裹有不同的颜色,使此发明在进行空纡管的分类时,更加简单,通过将中央纡管处理装置的高度设置为空纡管的两倍,宽度为空纡管最大直径的一点五倍,且第一开口槽、输送板、输送管、中央纡管处理装置以及细纱机车台喂入口五者的数量相等,该第一开口槽的长度以及宽度均大于空纡管的最大直径,使此发明在工作时,空纡管的流畅性较高,通过将控制系统设置为电子感应系统以及自动控制系统两大控制模块,使此发明可以自动化性能高,节省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纡管运输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纡管自动分配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厂家通常都是利用人工将空纡管装到纱框里,再运输到细纱机上,并用人工将空纡管喂入细纱机,造成了人工的大量浪费,且在运输的过程中还会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费时、费力而且危险性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空纡管自动分配运输系统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纡管自动分配运输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纡管自动分配运输系统,包括设备机架、空纡管、控制系统以及络筒机,该络筒机设置于设备机架的后端,且空纡管设置于络筒机的内部,所述络筒机的下端固定有缓冲管的上端,该缓冲管的下端固定于纡管分类框的左端,且纡管分类框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槽以及活动板,该活动板与第一开口槽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内部设置有透明板以及光电感应器,该光电感应器固定于透明板上,透明板的宽度以及长度均小于活动板,且活动板的上端外表面还设置有第一气缸,该第一气缸上端通过连接板固定于设备机架上,所述纡管分类框的下端设置有传送带,前端设置有第二气缸,后端设置有输送板,该传送带的内部设置有随动齿轮,外表面上设置有间隔距离相等的弹性挡板,且纡管分类框基于弹性挡板相应的设置有第二开口槽,所述随动齿轮与传送带传动连接,该第二气缸贯穿纡管分类框的前后内壁设置,且随动齿轮与传动轴固定连接,该传动轴贯穿设备机架设置,所述输送板的上端固定于第一开口槽上,下端固定于输送管的上端,该输送管的下端固定于中央纡管处理装置的上端,且中央纡管处理装置的下端固定有细纱机车台喂入口的上端,所述中央纡管处理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以及光电感应器,该光电感应器固定于分隔板的上端外表面上,且分隔板通过销轴与第三气缸活动连接,该第三气缸固定于设备机架上;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感应系统以及自动控制系统,该电子感应系统包括中央纡管处理中心、空纡管接收装置、空纡管处理中心、空纡管输送系统以及空纡管传输系统,该自动控制系统包括PLC编程处理器、气缸自动控制系统、光电感应器以及中央纡管处理中心,且中央纡管处理中心包括中央纡管处理装置,空纡管接收装置包括络筒机以及缓冲管,空纡管处理中心包括纡管分类框,空纡管输送系统包括传送带,空纡管传输系统包括输送板以及输送管,且气缸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以及第三气缸。
优选的,所述缓冲管呈圆弧状,其长度大于空纡管的长度,宽度大于空纡管的最大直径,且第一开口槽沿纡管分类框横向设置有八个,该空纡管的外表面包裹有不同的颜色。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槽、输送板、输送管、中央纡管处理装置以及细纱机车台喂入口五者的数量相等,且第一开口槽的长度以及宽度均大于空纡管的最大直径。
优选的,所述中央纡管处理装置的剖面呈“U字状”,其高度为空纡管的两倍,宽度为空纡管最大直径的一点五倍。
优选的,所述弹性挡板与纡管分类框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扭簧,该弹性挡板与纡管分类框弹性连接,且弹性挡板呈四分之一圆环状。
优选的,所述细纱机车台喂入口与分隔板的接触面上设置有限位滚珠,该限位滚珠基于分隔板对称设置,且分隔板与细纱机车台喂入口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扬子纺纱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扬子纺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06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痛经的泡脚中药配方
- 下一篇:一种操作提示方法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