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流增强脱氮效果的防堵生态滤坝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0483.8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4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于鲁冀;刘攀龙;柏义生;宋德生;吕晓燕;李廷梅;范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C04B28/04;C02F3/28;C02F3/3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流 增强 效果 生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流环境保护,特别是对河流等微污染水体中的氨氮有增强去除效果、防止堵塞的一种河流增强脱氮效果的防堵生态滤坝。
背景技术
河流孕育了城市,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然而,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快速发展,污水和废水的排放量不断增长,河流健康正受到严重威胁。河流、湖泊氨氮含量超标是地表水环境污染主要问题之一,多年来,世界各国在氨氮污染治理上投入大量精力,但是河流氨氮污染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仍然未解决,是人类修复水体污染关注的重点之一。根据水体污染修复的位置不同,生物修复技术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异位修复如湿地等,需要占用河道外大量空间,不适于大面积水体污染修复。
生态滤坝又称为透水坝或过滤坝,在最早生态滤坝建设目的是为改变河水流速、拦水巩固堤防,其对水质的净化作用非常小,随着科研的深入发展,人类逐渐开发透水坝对河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其原理与人工湿地相似,主要依靠基质的吸附过滤以及生物代谢作用净化水质,经微生物代谢作用去除的氮含量在10~40%,不占用河道外空间,属于原位修复的一种。为保持结构稳定,生态滤坝在河道中一般建设为梯体,即沿水流方向上窄下宽,形成生态滤坝坝体上部透水压力小、下部透水压力大的现象,河水大部分从生态滤坝上部透过,造成有效净化体积大大减小的弊端。而且,自然河道中常存有大量悬浮固体颗粒,经生态滤坝拦截,吸附在生态坝体空隙中,在不经过严格的管理条件下,生态滤坝的堵塞极易发生,从而失去行洪以及去污功效。
试验发现,寡营养和低C/N比是制约河水脱氮的一项重要因素,在自然河流中,较低的碳氮磷浓度无法为微生物特别是有脱氮作用的微生物提供良好营养环境,进而限制脱氮微生物的生长;微污染水体中C/N一般低于2.0,微生物反硝化作用时需要碳作为电子供体,进而将硝化过程中积累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转化成气体从水体中去除,河流中的C/N比往往不能满足脱氮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河流增强脱氮效果的防堵生态滤坝,可有效解决生态滤坝有效体积过低、布水不均匀、易堵塞等问题,保证脱氮需求。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坝基,坝基中部垂直向上对称焊接有4根钢筋棍,钢筋棍上固装有石笼网,构成上窄下宽的空心梯形坝体,坝体的迎水面和背水面的石笼网与坝基之间构成的空腔内均装有鹅卵石,鹅卵石分别构成坝体的迎水斜面和背水斜面,坝体中部用隔离网隔制成的碎石填充室内填充有碎石,靠碎石填充室的坝体内有砌墙式堆砌的填料框,填料框内装有若干填料球,填料球内填充有生态基质颗粒,坝体迎水面与背水面的鹅卵石沿水流方向水平装有多孔双层布水管,布水管在迎水面的进口上和背水面的出口上均装有阀门,所述多孔双层布水管是由外管套装于内管上构成。
本发明结构简单,能有效提高有机碳源含量,增强反硝化效果,可将河水总氮浓度从15.93mg/L处理至8.47mg/L,去除率达到46.8%,与同体积的普通生态滤坝相比,提高了约15个百分点,并能提高生态滤坝有效体积,并起到均匀布水和反冲洗作用,防止堵塞,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坝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坝体横断面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坝体纵断面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坝体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覆盖有石笼网的填料框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填料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如图1、2、3、4、5、6所示,一种河流增强脱氮效果的防堵生态滤坝,包括坝基8,坝基8中部垂直向上对称焊接有4根钢筋棍10,钢筋棍10上固装有石笼网7,构成上窄下宽的空心梯形坝体,坝体的迎水面和背水面的石笼网7与坝基8之间构成的空腔内均装有鹅卵石1,鹅卵石1分别构成坝体的迎水斜面和背水斜面,坝体中部用隔离网隔制成的碎石填充室9内填充有碎石2,靠碎石填充室9的坝体内有砌墙式堆砌的填料框4,填料框4内装有若干填料球11,填料球11内填充有生态基质颗粒3,坝体迎水面与背水面的鹅卵石1沿水流方向水平装有多孔双层布水管5,布水管5在迎水面的进口上和背水面的出口上均装有阀门6,所述多孔双层布水管5是由外管套装于内管上构成。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和使用方便,所述坝基8为由钢筋混凝土浇筑成的长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04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