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造纸法再造烟叶在卷烟中掺配比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0145.4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8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睿;李鲜;胡劲;李军;王玉天;王开军;张维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8 | 分类号: | G01N1/38;G01N3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造纸 再造 烟叶 卷烟 配比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造纸法再造烟叶在卷烟中掺配比例的方法,属于再造烟叶工艺技术领域。线性拟合卷烟中造纸法再造烟叶掺配比例与钙离子计算公式,建立造纸法再造烟叶不同掺配比例与钙离子含量之间的标准工作曲线,通过检测待测卷烟Ca2+含量以及标准工作曲线,测定得到卷烟中具体掺配比例。本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节省时间,所检测的变量较为单一;能够准确判定所需检测的样品中再造烟叶实际的掺配比例,可优化掺配工艺,有助于提高卷烟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造纸法再造烟叶在卷烟中掺配比例的方法,属于再造烟叶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造纸法再造烟叶又称再造烟叶、均质烟叶,主要由烟末、碎片、烟梗或低次烟叶加入胶粘剂和其他添加剂等组成。造纸法再造烟叶作为烟制品原料,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烟叶原料,节约卷烟成本;另一方面造纸法再造烟叶具有填充性好、降低卷烟的危害,以及减少烟气中焦油含量等优点,现已广泛用作卷烟原料。由于再造烟叶组织结构与烟叶有较大区别,在吸湿性、吸料性方面差异较大,再造烟叶独特的加工特性造成再造烟叶在现有制丝工艺条件下切丝时容易出现跑片、易卷曲、再造烟叶丝不规则、长宽不一,均匀性差,成丝率低,纤维末较多、造碎严重,再造烟叶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不高等问题;另外,在掺配均匀性方面,由于受掺入点、掺配方式、加工工艺的影响,再造烟叶在烟支中的分布掺配不均匀均匀性还有待提高;此外,随着再造烟叶在卷烟配方中的使用比例增加,如何保证卷烟质量的整体稳定成为再造烟叶能否高比例、大范围应用的关键
生产实际及文献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尚无造纸法再造烟叶在卷烟中掺配比例方法。卷烟叶组配方比例测定方法方面,已申请的相关专利如下:
申请公开号为CN103645110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烟丝中膨胀梗丝掺配比的测定方法,此发明是平衡取出的烟丝后,把烟丝放入盛有液氮的容器中,搅拌后手工挑出浮在液面上的膨胀梗丝,平衡后称重计算。申请公开号为CN103149113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烟丝中梗丝比例的测定方法,此发明通过采用密度差将梗丝从烟丝中分离,并对其烘干称重后计算烟丝中梗丝的掺配比例。申请公开号为CN105548079A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近红外光谱测定烟丝组成的方法。将叶丝、膨胀梗丝、膨胀叶丝和造纸法再造烟叶制备成粉末样品,依据不同的掺配比例,采集样品的漫反射光谱,建立比例预测模型。
上述专利中CN103645110A和CN103149113A需要高强度的手工劳动分拣,存在一定局限性,检测技术也不够方便、快捷。相关文献及研究结果表明:叶丝、膨胀梗丝、膨胀叶丝和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的有机化学成分种类基本相同,且这些化学成分含量受年份、产地影响较大,无显著标志性化学成分。造纸法再造烟叶中的Ca2+是按比例、人工添加,是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特征标记物之一,与所有的烟草制品相比,在再造烟叶中的含量是在其他物质中的1.5倍以上。测定再造烟叶在卷烟中掺配比例的研究对达到提高制丝过程再造烟叶加工精度、提升卷烟产品品质稳定性和焦油控制精度的目的有着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造纸法再造烟叶在卷烟中掺配比例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建立卷烟中造纸法再造烟叶不同掺配比例与钙离子的含量的标准工作曲线,测定卷烟烟丝样品中钙离子的含量,按拟合公式计算造纸法再造烟叶在卷烟中掺配比例。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测定造纸法再造烟叶在卷烟中掺配比例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一)制备标准工作曲线
步骤1、首先在卷烟制丝线预混配后、加香切丝前的设备出口处取具体卷烟牌号的叶丝和造纸法再造烟叶(通过YC/T 5-1992 烟草成批原料取样的一般原则进行抽取),采用烘箱法干燥(YC/T 31-1996烟草及烟草制品试样的制备和水分测定烘箱法),然后将干燥后的叶丝和造纸法再造烟叶分别制成叶丝粉和造纸法再造烟叶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0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