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解决城市道路地下管廊交界处不均匀沉降质量问题的结构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0030.5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5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剑兵;戈祥林;林金隆;许松宜;张永;何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2D29/045;A01G9/02;A01G17/00;A01G2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决 城市道路 地下 交界处 不均匀 沉降 质量问题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城市道路地下管廊交界处不均匀沉降质量问题的结构,其中城市道路包括地下管廊区域和两个非地下管廊区域,地下管廊位于管廊软基上,地下管廊区域位于地下管廊上,两个非地下管廊区域分别位于两个道路软基上,地下管廊区域位于两个非地下管廊区域之间,地下管廊和管廊软基位于两个道路软基之间,管廊软基和道路软基采用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处理而成,绿化带的中部设置在地下管廊区域上,绿化带的两侧分别设置在两个非地下管廊区域上。还提供了相关的方法。本发明不需要对裂缝进行修补,处理方案简单易行,大大节省了处理成本,设计巧妙,结构简洁,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地下管廊和城市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解决城市道路地下管廊交界处不均匀沉降质量问题的结构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软土地区,由于软土触变性强、承载力低,软土地基需要经过地基处理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而施工建设中,根据地质勘察情况,采用不同的软基处理技术方案。通常,同一工程项目中,考虑到软基处理费用或者施工工期的因素,往往存在两种不同的软基处理形式。
城市地下管廊的建设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很多时候本着节约城市建设用地考虑,地下管廊都建设在城市道路正下方。在软土地基区域,地下管廊和城市道路的非地下管廊区域(共两个,其下没有建设地下管廊;而地下管廊区域,则其下建设有地下管廊,地下管廊区域位于两个非地下管廊区域之间)都需要对各自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当两者地基处理方法不同时,会产生差异沉降,严重时造成道路裂缝,影响行车安全。以往的裂缝处理方式是将城市道路全部清除,重新铺筑沥青混凝土或混凝土路面,处理成本高昂,同时造成交通拥堵。
比如,如图1所示,在某南方淤泥质软土地基上建设有地下管廊1,地下管廊1上建设有城市道路2,即地下管廊1建设在城市道路2下方,位于地下管廊1上方的那部分城市道路成为地下管廊区域21,地下管廊1下的管廊软基3采用PHC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即PHC桩基础31,而与之相接的城市道路2的非地下管廊区域22下的道路软基4则采用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41。
因为地下管廊1下的PHC桩基础31与城市道路2的非地下管廊区域22下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41两者之间,刚性桩与复合地基之间存在不均匀沉降,沉降差异较大,会引起地下管廊1侧壁上方沥青路面(也就是城市道路2的地下管廊区域21和非地下管廊区域22的交界处)产生纵向的裂缝5,纵向的裂缝5两侧沉降差异较大时,直接影响到行车的舒适性,严重情况下,影响行车安全,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纵向裂缝的问题,以前多采用的是对产生的裂缝进行修复的方法,此方法增加了施工成本,且不均匀沉降继续发展的话会再次产生裂缝。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解决城市道路地下管廊交界处不均匀沉降质量问题的结构和方法,其不需要对裂缝进行修补,处理方案简单易行,大大节省了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城市道路地下管廊交界处不均匀沉降质量问题的结构,其不需要对裂缝进行修补,处理方案简单易行,大大节省了处理成本,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城市道路地下管廊交界处不均匀沉降质量问题的结构,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城市道路地下管廊交界处不均匀沉降质量问题的方法,其不需要对裂缝进行修补,处理方案简单易行,大大节省了处理成本,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城市道路地下管廊交界处不均匀沉降质量问题的方法,其设计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00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治疗咽炎的中药组方
- 下一篇:一种超流氦低温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