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花生衣的脱皮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9749.7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9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子和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6 | 代理人: | 刘备 |
地址: | 232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花生 脱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生加工设备,具体是一种用于花生衣的脱皮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食品加工厂在做花生食品过程中,都要将花生内皮脱去,主要原因是因为花生内皮影响食品口感,必须在脱皮后再加工成各种花生食品,但目前各加工厂采取的办法一种是人工脱皮,大多数是采用机械脱皮,花生米湿法脱皮机是用于脱花生米红衣的专业设备。花生米干法脱皮机,采用差速滚动摩擦传动的工作原理,在花生米经烘烤后水分小于百分之五(避免烤糊)时进行脱皮,再经过筛子筛选,抽风系统将皮衣吸走,使整粒花生仁、半粒、碎角分开,具有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生产率高、去皮效果好、半粒率低等优点。
但是一般机械都存在脱皮率低,破损效果不佳,人工脱皮虽然破碎率低,又存在脱皮效率低下,环境差等问题。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用于花生衣的脱皮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花生衣的脱皮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花生衣的脱皮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板,第一调节板右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右端通过球铰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壳体右侧壁螺纹连接,所述壳体左侧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铰链,第一转动铰链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搓板,所述壳体右侧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铰链,第二转动铰链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搓板,所述第二搓板上方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上方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左侧通过球铰连接有第四连杆,第四连杆与壳体左侧壁螺纹连接;所述壳体右侧下方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下转轴,下转轴左端穿过壳体连接有螺旋风叶,所述下转轴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曲拐,第一曲拐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杆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与第二搓板固定连接,所述下转轴右端固定连接有主动带轮,主动带轮位于壳体外侧,所述壳体右侧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上转轴,上转轴右端固定连接有从动带轮,从动带轮与主动带轮之间套接有传动皮带,所述上转轴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曲拐,第二曲拐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杆,第三传动杆上方转动连接有第四传动杆,所述第四传动杆与第一搓板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底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壳体左上方固定连接有加料漏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杆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四连杆左端固定连接诶有第二转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座与壳体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与下转轴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搓板、第二搓板、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弹性凸起。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左下方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螺旋风叶左侧,壳体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导料板,导料板位于螺旋风叶左侧,所述导料板高度低于螺旋风叶高度。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右侧中部开设有进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加工花生的时候通过两次揉搓使得花生衣能够更加彻底的被褪走,同时装置通过风选将花生衣吹走,即可获得脱皮好了的花生,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花生衣的脱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花生衣的脱皮装置中第一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用于花生衣的脱皮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万向轮、3-加料漏斗、4-第一转动轴、5-第一调节板、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第一转轴、9-第一转动铰链、10-第一搓板、11-第二转动铰链、12-第二搓板、13-第二转动轴、14-第二调节板、15-第三连杆、16-出料口、17-第二调节板、18-第二转把、19-安装座、20-电机、21-下转轴、22-轴承座、23-螺旋风叶、24-第一曲拐、25-第一传动杆、26-第二传动杆、27-主动带轮、28-上转轴、29-从动带轮、30-传动皮带、31-第二曲拐、32-第三传动杆、33-第四传动杆、34-弹性凸起、35-导料板、36-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子和,未经张子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97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