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技术用净化废水的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9548.7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4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吴连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连庆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技术 净化 废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生物技术用净化废水的净化装置,属于生物技术用净化废水的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和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生物污水处理可应用于石油、石化、化工、冶金、机械、皮革、煤气化、食品、酿造、日化、印染、制药、造纸及城市污水等诸多类型的污水处理以及江河湖泊等大面积水域的污水处理。用益益久生物复合制剂处理的污水,其产生的固态物质大多数情况下可用作生物肥料和生物饲料,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二次污染,真正做到变废为宝。
现有的净化废水的净化装置无法将生物技术中产生的废水均匀散开,并加速对生物细胞顽固分子混合搅拌、稀释与分解,净化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技术用净化废水的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净化废水的净化装置无法将生物技术中产生的废水均匀散开,并加速对生物细胞顽固分子混合搅拌、稀释与分解,净化效果不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生物技术用净化废水的净化装置,其结构包括生物废水净化罐、混合动力净化腔、底座、套管、废水初过滤罐,所述混合动力净化腔装设在生物废水净化罐内部,所述生物废水净化罐底部与底座焊接,所述底座上设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内嵌于底座,所述生物废水净化罐上设有排污口和密封罐口,所述密封罐口与生物废水净化罐顶端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排污口活动连接于生物废水净化罐底部左侧,所述生物废水净化罐左侧设有废水初过滤罐,所述废水初过滤罐上设有出水口、固定板和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内嵌于废水初过滤罐顶端,所述固定板设有个并焊接于废水初过滤罐外表层,所述废水初过滤罐顶部中心与出水口焊接,所述废水初过滤罐通过出水口与套管连接,所述套管上设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套设于套管并连接于废水初过滤罐左侧三分之一处,所述混合动力净化腔上设有密封罩、高效过滤网、布水器、出水除臭网、旋流出口、双级混合吸附机构、混流腔、加速过滤药罐,所述密封罩设于混合动力净化腔顶端正中心处,所述加强支撑杆固定连接于密封罩左右两端并与高效过滤网垂直,所述高效过滤网右侧设有加速过滤装置,所述加速过滤药罐上设有加药管、调节器、加热管,所述加速过滤药罐通过加药管与调节器连接,所述调节器与加热管垂直,所述加热管、高效过滤网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布水器设有2个分别设于混流腔左右两侧,所述混流腔固定装设在混合动力净化腔正中心,所述双级混合吸附机构设于混流腔内部,所述混流腔底部与出水除臭网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旋流出口连接于出水除臭网正中心并与混流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双级混合吸附机构由一级吸附器和二级吸附器组成,所述一级吸附器由搅拌器主体、生物吸附搅棒、均整圈、吸附网孔、搅拌内轴、混合稀释腔组成,所述混合稀释腔设于一级吸附器和二级吸附器相交处,所述搅拌器主体、均整圈、搅拌内轴为同心圆,所述生物吸附搅棒设有5根以上并均匀分布于搅拌器主体,所述生物吸附搅棒通过均整圈连接于搅拌内轴,所述吸附网孔内嵌于生物吸附搅棒。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稀释腔由一位稀释管、棉夹、助推夹板、二位稀释管、接触反应区、棉夹板组成,所述一位稀释管、二位稀释管交叉式分布在接触反应区上,所述助推夹板连接于接触反应区外表层一侧,所述棉夹板连接于接触反应区外表层另一侧,所述棉夹与一位稀释管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布水器由引流口、布水管、主接管和总分流管组成,所述引流口与导水管相啮合,所述主接管设于总分流管正中心并连接于引流口,所述布水管设有6根以上并横向均匀分布于总分流管。
进一步地,所述高效过滤网上设有卡扣,所述高效过滤网左右两端通过卡扣活动连接于混合动力净化腔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加速过滤药罐上活动设有过滤棉夹。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网孔对生物分子进行吸附。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垫增加净化过程的稳定性。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连庆,未经吴连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95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