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草铵膦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7260.6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8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白祖国;彭文博;丁邦超;谢静;曹恒霞;吴正雷;周思晨;寇琴;杨积衡;范克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邓唯 |
地址: | 2118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磷废水 草铵膦 膜分离技术 超滤 絮凝 废水 达标排放 纳滤耦合 农药工业 生化出水 耦合处理 沉降 回用 纳滤 种草 铵膦 能耗 污染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分离技术处理草铵膦含磷废水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将絮凝、超滤、纳滤法耦合处理草铵膦含磷废水的方法,属于农药工业废水及膜分离技术领域。采用絮凝‑沉降和超滤+纳滤耦合,操作简单、能耗低,实现了清洁生产,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草铵膦生化出水污染物含量,解决了含磷废水不能达标排放问题并使之回用,适用于工业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分离技术处理草铵膦含磷废水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将絮凝、超滤、纳滤法耦合处理草铵膦含磷废水的方法,属于农药工业废水及膜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草铵膦是一种膦酸类非选择性触杀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特点。主流生产工艺是亚磷酸三乙酯通过格氏反应、加成反应、盐酸酸化、氨水氨化得到草铵膦。该工艺生产的含磷废水成分复杂,主要污染物有甲醇、乙醇、四氢呋喃、氯化钠、氯化铵、磷酸酯、氰化物等,具有高COD、高磷的特点,是一种较难处理的农药工业废水。
目前,草铵膦含磷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化法、焚烧法和膜法等,其中以生化法为主。焚烧法需增浓,同时能耗巨大,焚烧过程中会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可行性较低。
中国专利CN106115974A公布了一种用络合、离心耦合的方法对草铵膦含磷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选择合适络合剂组分、反应温度和离心转速,使草铵膦含磷废水中悬浮物形成废渣,离心液进行后续生化处理。该法并未给出后续生化处理效果,同时农药废水的毒性对生化具有抑制作用而导致废水不能正常达标排放。
专利CN103964622A公布了一种有机磷废液回收的方法,通过湿式氧化、蒸发浓缩、高温干燥后得固体磷酸盐的方法。该法具有运行能耗高、产品磷酸盐不纯等特点,导致固废的产生。此外,所采用浓缩方式为蒸发浓缩,能耗高且产品中的不同种类盐的分离未进行研究。
鉴于此,本发明采用纳滤膜去除含磷废水中绝大部分总磷和COD,使出水能厂区回用,同时纳滤系统浓缩液采用除磷剂处理后进入生化系统能有效运行,形成循环生产运行工艺,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膜分离技术处理草铵膦含磷废水的方法,需要降低草铵膦生化出水污染物含量并使之回用,降低废水处理成本,且操作简单、污染小、能实现清洁生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主要是通过中空纤维超滤+纳滤膜集成技术进行纯化浓缩操作,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草铵膦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在草铵膦废水中加入絮凝剂进行絮凝反应;
第2步、絮凝反应液经过固液分离装置处理;
第3步、固液分离后清液通过超滤膜进行处理;
第4步、超滤膜的透过液再经过纳滤膜浓缩处理;
第5步、纳滤膜浓液通过除磷剂除磷后进入生化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含磷废水是选自草铵膦生产废水经生化处理后出水。
所述的草铵膦废水中含有COD100~50000mg/L、总磷20~10000mg/L、Cl-离子0.5~10%、NH4+-N10~2000mg/L、Na+离子0.5~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1步中,絮凝反应使用的絮凝剂是聚合硫酸铁、硫酸亚铁、聚丙烯酰胺等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絮凝反应温度20~40℃,絮凝反应pH8.5~10,絮凝反应时间0.5~2小时,絮凝反应停留时间2~10h,絮凝反应絮凝剂投加量1~50p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72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