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道托架一体式受电弓碳滑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7121.3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7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武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20 | 分类号: | B60L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3700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托架 体式 受电弓碳 滑板 | ||
本发明涉及列车安全行驶领域,具体为一种气道托架一体式新型受电弓碳滑板,该气道托架一体式新型受电弓碳滑板,采用设置与托架一体成型的密封件代替传统方式中的管道,提高机构的气密性,避免传统管道连接式,产生连接端较多的现象,防止接口处的气体泄露,并且在托架的外部以及密封件的外部铺设粘接层的方式,进行二次密封,进一步加强结构的气密性,采用连接通孔以及气道管接头分别设置内螺纹以及外螺纹,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避免气道管接头与托架的连接处产生缝隙,从而导致气体外漏,在气道管接头位于托架的另一侧设置由螺纹紧固件、定位密封板和螺纹密封块组成的密封组件,在托架的底面设置相对应的螺纹槽,进行双重螺纹紧固密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井操作平台领域,具体为一种气道托架一体式新型受电弓碳滑板。
背景技术
受电弓碳滑板是电力牵引机车从接触网取得电能的电气设备,安装在机车或动车车顶上。由碳滑板、升降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由炭条、托架、气道管接头、粘结层等组成。目前的碳滑板结构有以下几种:1、铜管气道式碳滑板:由炭条、气道铜管、粘结层、托架、气道管接头等组成,为了增加运行的安全性,在气道铜管内通入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当炭条磨耗到规定值或者发生断裂时,气道铜管被强制断裂,致使密闭气道内的气体压力下降,传递到监测系统,发出预警信号,密闭气道结构。此结构要求在铜管外表面加工切割线,以便保险断裂,而且气道接头与铜管的连接密封性要求也高,运行不太稳定。2、无铜管气道式碳滑板:由炭条、粘结层、托架、气道管接头等组成,为了增加运行的安全性,在气道内通入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当炭条磨耗到规定值或者发生断裂时,致使密闭气道内的气体压力下降,传递到监测系统,发出预警信号。这种结构利用碳条与托架的粘结层进行严格密封,一是制造时要求粘结密封性好,另一方面还必须确保工况运行的粘结密封性,运行不确定影响因素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气道托架一体式新型受电弓碳滑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道托架一体式新型受电弓碳滑板,包括碳条和其相对应的托架,所述托架的形状与碳条形状一致,所述托架设置在碳条的下方,所述托架的顶面与碳条的连接处之间设置有粘接层,其中托架的底面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的内部设置有气道管接头,所述气道管接头的一端穿过连接通孔到达托架的上方靠近碳条的一侧,所述碳条的底面与气道管接头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气道管接头位于托架的上部端滑动设置在限位凹槽的内部,所述限位凹槽的内腔位于气道管接头的外部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底面与气道管接头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导流腔室,且与气道管接头相对应的一侧面为敞口,所述密封件位于导流腔室两侧壁的底面与托架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气道管接头的侧壁表面以及托架的连接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外螺纹以及内螺纹,且气道管接头通过相对应的内螺纹以及外螺纹螺纹固定,所述气道管接头位于托架的外部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粘接层铺设在托架的表面与碳条的连接处以及密封件远离托架的一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气道管接头的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在托架的两侧,其中密封件与托架垂直的两侧壁均设置在两组气道管接头的外侧,且与托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螺纹紧固件和定位密封板,所述螺纹紧固件的内部开设有与气道管接头以及其表面外螺纹相对应的螺纹通孔,且通过螺纹通孔螺纹固定在气道管接头的外部,所述定位密封板设置在螺纹紧固件靠近托架的一侧,且为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定位密封板靠近托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螺纹密封块,所述托架底面与螺纹密封块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密封块与螺纹槽均为相对应的环形件,其中螺纹密封块与定位密封板为一体成型,其中托架通过螺纹槽以及螺纹密封块与定位密封板螺纹连接。
优选的,在托架上设置有安装槽,碳条安装在安装槽内且碳条与安装槽之间通过粘胶粘接;
所述的安装槽两侧设有顶紧孔,顶杆部分穿过顶紧孔与碳条上的顶紧槽配合顶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7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