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的微波加热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6387.6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1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荣;李扬德;孙丽娟;庞栋;唐冬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镁安镁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18 | 分类号: | B29C64/118;B29C64/295;B29C35/08;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唐京桥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微波 加热 机构 | ||
1.一种3D打印的微波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3D打印机架(1)以及设置3D打印机架(1)内腔底部的电动推杆(2);
所述电动推杆(2)的伸缩杆连接有打印平台(3);所述打印平台(3)两端设置有卡块(31);所述3D打印机架(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块(31)相适配的滑槽;所述卡块(31)于所述滑槽内滑动;
所述3D打印机架(1)内侧壁安装有一微波导流罩(5);所述微波导流罩(5)设于所述打印平台(3)的顶部一侧;所述微波导流罩(5)上安装有微波发生器(4);
所述微波导流罩(5)的,远离所述3D打印机架(1)的内侧壁的一侧嵌合安装有导流罩(7);所述导流罩(7)贯穿的设有微波出口环(8);所述微波出口环(8)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导流罩(7)内,所述微波出口环(8)的第二端贯穿所述所述导流罩(7),伸出所述导流罩(7)外;
所述3D打印机架(1)内腔还设有两平行设置的微波屏蔽框,所述微波屏蔽框包括内部结构一致的上微波屏蔽框(10)和下微波屏蔽框(12),所述上微波屏蔽框(10)和所述下微波屏蔽框(12)之间留设有一导波空隙,所述导波空隙正对于所述微波出口环(8)的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微波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发生器(4)内部设置有天线(45);
所述天线(45)末端延伸至所述微波导流罩(5)内部;所述微波导流罩(5)内部设有搅拌器(6),所述搅拌器(6)设于所述天线(45)底部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微波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微波屏蔽框(10)和所述下微波屏蔽框(12)表面均由聚四氟乙烯板构成;所述上微波屏蔽框(10)和所述下微波屏蔽框(12)内部均设置有金属布(13),所述金属布(13)内部填充有硅橡胶块(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微波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微波屏蔽框(10)和所述下微波屏蔽框(12)均为管状结构;
所述上微波屏蔽框(10)通过上固定杆(9)固定在所述3D打印机架(1)的内侧壁上;所述下微波屏蔽框(12)通过下固定杆(11)固定在所述微波导流罩(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微波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微波屏蔽框(10)和下微波屏蔽框(12)之间的间隙形成加热端口(16),所述加热端口(16)与所述微波出口环(8)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微波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微波屏蔽框(10)和所述下微波屏蔽框(12)围成用于3D打印的打印腔(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微波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导流罩(5)、所述导流罩(7)和所述微波出口环(8)均为环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微波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6)由电机以及设置在电机输出端上的搅拌叶片构成,且搅拌器(6)均匀分布在微波导流罩(5)的内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镁安镁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镁安镁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638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D打印机耗材的无缝热接方法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机喷头散热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