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液化学灌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206025.7 | 申请日: | 2017-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9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华;陈华;杨鹏;康德忠;陈经刚;康喆;谭伟;邓金桥;陈经波;吴江春;胡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派尔(宜昌)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3 | 代理人: | 涂强 |
| 地址: | 443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化 灌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灌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液化学灌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是无法避免的。一般细微的混凝土裂缝,用常规修补方法通常很难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而化学灌浆弥补了这一不足,用化学材料通过一定压力对细微裂缝进行注浆,使其填充饱满,提高混凝土的完整性,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化学灌浆在我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灌浆材料品种较为齐全,可用于化学灌浆的设备均是单液泵,如果进行双组份材料灌注,则需要提前将材料拌合,一方面容易造成材料浪费,另一方面拌合之后随时间推移材料性能易发生变化,影响到灌浆质量。因此,能满足双组分国内目前常用灌浆泵是单液型,而双液灌浆法的关键是需要A、B两种不同的化学浆液进行一定比例,实现了A、B浆液的同时进液,在泵后溶合均匀出浆,不用采用人工配制浆液,较好的自控性能提高了工作效率,间接的为施工企业创造经济价值。
现有技术中缺少能够灵活调节A、B两种组分的比例调节灌浆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液化学灌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液化学灌浆系统复杂、供液比例调节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液化学灌浆系统,包括两个原料罐和一台双联泵,且每一个原料罐的底部设置有重力传感器,每一个原料罐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器;双联泵与变频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双联泵的两个进液口分别与所述两个原料罐内的过滤器通过管道连通,双联泵的两个出液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到液体混合器内,所述液体混合器上连接有注入枪。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一台双联泵为两种化学浆液提供动力,简化了灌浆系统结构;并通过变频电机实现双联泵的转速调节,通过PLC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以调节其中一种组分所在管路上的电动调节阀从而实现A、B两种组分的比例调节,使得调节更加简单,降低了操作难度;在使用本发明的双液化学灌浆泵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调节灌浆比例,从而提高灌浆效率,减少浆液浪费,节省工程成本。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液化学灌浆系统,包括两个原料罐10和一台双联泵20,且每一个原料罐10的底部设置有重力传感器11,每一个原料罐10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器12;双联泵20与变频电机21驱动连接,所述双联泵20的两个进液口分别与所述两个原料罐10内的过滤器12通过管道连通,双联泵20的两个出液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到液体混合器30内,所述液体混合器30上连接有注入枪40。
上述双液化学灌浆系统中,所述双联泵20的两个出液口与液体混合器30之间的其中一条管路上连接有一个溢流阀52和一个电动调节阀50,所述溢流阀52的上游段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表54,以监测溢流阀52的溢流压力值,所述溢流阀52的溢流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原料罐10内,所述电动调节阀50的阀轴与步进电机51驱动连接,所述步进电机51由PLC控制脉冲信号从而控制电机转动,以调节所述电动调节阀50的开度,实现比例调节,并且所述双联泵20的另一个出液口与液体混合器30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3,以通过PLC监控和调节管路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派尔(宜昌)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瑞派尔(宜昌)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60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