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桥梁采用顶推梁体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5205.3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4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梁春;刘承志;罗大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越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6 | 分类号: | E01D2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桥梁 采用 顶推梁体 施工 方法 | ||
1.一种连续桥梁采用顶推梁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先根据桥梁建筑图纸建造好桥墩,在墩台后桥头搭建制梁台,制梁台后方50m处安全地带设置控制台;
b.依照桥梁建筑图纸在计算机上建立预制箱梁梁体和桥墩模型,进行第一次顶推施工模拟对接,计算出各个桥墩顶与箱梁梁体对应支撑的理想位置,在墩顶边角处和梁体底部边角处分别选择出两个能同时垂直对应、又不会影响到其他结构施工的有效定点;
c. 每个桥墩顶部上安装临时支座、滑道滑板,滑道滑板设置在临时支座上;临时支座侧边设置滑动千斤顶固定好,并在上述墩顶边角处的有效定点设置红外线感应接收器;
d.制梁台前端安装导梁,浇筑1号节段梁体与之固定,顶推1号节段梁体上前,继续浇筑下一个节段梁体,待1号节段梁体强度达到要求后,拆模,养护,原地进行预应力张拉及首次压浆工序;所有工序完成后,在梁体底部边角处的有效定点处黏合固定红外线发射器;
e.完成1、2号节段梁体的施工后,进行第二次实体模拟顶推施工对接;通过顶推千斤顶顶推节段1、2和导梁前进一个节段的距离,观察梁体前进轨迹;此时导梁处于悬空状态,暂停顶推使其停留1min,计算导梁挠度和弯矩值,初步观察梁体是否发生较大的横向位移;然后用顶推千斤顶反向顶推把梁体推回原处,如此反复3次,通过初步观察和计算得出数据,以推断导梁与1号节段梁体是否整体连接稳定,导梁的钢筋锚固性是否可靠,滑道是否平稳对齐;经测验后若有问题,则需重新安装固定导梁和滑道,若无问题则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
f. 随后进行3、4号节段梁浇筑,待其与前部分节段梁拼接后,顶推梁体至1号节段梁离开桥头承台,1号节段梁底面悬空时停止,并在1号节段梁底面安装无线摄像头;无线摄像头安装完成后,拆除临时支架;
g. 相关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对梁体进行顶推施工,使用顶推专用千斤顶对梁体进行顶推,边顶推边进行后续梁体预制;若红外线感应接收器和无线摄像头监测出梁体发生偏移,则停止顶推施工,启动桥墩上滑动千斤顶调整;待顶推施工到达桥尾承台时,先使导梁慢慢顶推进入承台滑道,待1号节段梁到达承台口时,拆除无线摄像头,然后再合拢;
h.顶推施工结束,拆除所有红外线设备,1号节段梁用于安装红外线设备和无线摄像头遗留的孔洞需喷水清洗,之后填充水泥砂浆封实,最后再进行桥梁整体压浆、落梁、设备撤出后续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桥梁采用顶推梁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需的滑动千斤顶每个桥墩配置4台,横向安装在桥墩顶部临时支座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桥梁采用顶推梁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和d中,红外线感应接收器和红外线发射器用环氧树脂黏合剂分别黏合固定在对应有效定点上,红外线发射器要粘结平稳,红外线发射器的安装不能凸出梁体底部水平面;红外线感应接收器通过通讯电线连接导向控制台;通讯电线绕在桥墩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桥梁采用顶推梁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各节段梁体之间采用胶拼方式形成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桥梁采用顶推梁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无线摄像头的安装方法及步骤为:在1号节段梁体底部搭设临时支架与桥头坡面支撑,临时支架骨料采用“L”型钢条,配合固定螺栓与桥头坡面固定,然后在1号节段梁体两侧面对应底部红外线发射器位置处分别打孔,孔深不宜超过2cm,接着在两侧分别安装无线摄像头,用螺丝固定好,使无线摄像头监测角度能观测到红外线在桥墩顶部的校对处,无线摄像头通过无线网络与控制台连接;其中无线摄像头与桥墩顶保持10cm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桥梁采用顶推梁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g中,在使用滑动千斤顶调整时,如若梁体顶推前进少于30m,只需要启动与第一节梁体接触的桥墩上的四个滑动千斤顶即可;如若梁体顶推前进已经超过30m,则需再启动已前进位移中点桥墩的四个滑动千斤顶,共八个滑动千斤顶同时调整,以防止桥梁梁体中间弯矩过大产生破坏;此后每前进30m就增加一组滑动千斤顶同时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桥梁采用顶推梁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g中,调整方法为:根据无线摄像头传输来的梁体大概偏移量画面进行横向位移调整,直至红外线校对成功,然后继续顶推至下一个桥墩校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越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越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520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