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叶中可溶性铅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4747.9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7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池明;石佳波;李鹏廷;姜大川;张润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工(青岛)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66234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 可溶性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中可溶性铅的检测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茶叶样品用清水淋洗除去茶叶表面的灰尘,用粉碎机粉碎后干燥备用;步骤b:取一定量的上述备用茶叶放置于三口烧瓶中,加入丙酮,连接好冷凝回流装置;步骤c:设置回流温度,将上述步骤b中的茶叶溶液冷凝回流后离心;步骤e:用原子吸收仪检测上述离心提取液中可溶性铅的含量。该方法不需要强酸对茶叶进行消解,避免了让过多的钙镁溶解出来,同时也避免了茶叶中不可溶性铅溶解出来,采取丙酮回流萃取茶叶中的可溶性铅,只检测对人体有害的可溶性铅的含量,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实用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中可溶性铅的检测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具有药理和保健的功能,可防病治病。重金属污染是茶叶的种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其中,尤其以铅的污染最为严重。在食品卫生监测指标中铅含量是作为茶叶卫生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基于茶叶中含有的镁盐钙盐等的含量远远大于污染铅的含量,且镁钙等金属多以卟啉化合物的形式不能溶解出来,采用丙酮为萃取剂加热回流的方式将茶叶中的可溶性铅提取出来,可以提高检测的精度。
检测茶叶中重金属含量的传统处理方法有干式跟湿式消化两种方式。干式消化法中将茶叶放入马弗炉中灼烧再用硝酸溶解,湿式消化法中是用混合酸,一般为HNO3-HClO4体积比是 4:1的混合酸,在加热的方式下将茶叶消解。这两种方式都要用到强酸,且会将茶叶中含量远远大于铅含量的钙镁等离子也提取出来,这会对测试造成极大的干扰。且真正对人体有损伤的是可溶性的铅,并不是已经跟植物蛋白等紧密结合的化合物铅。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当中对茶叶中铅含量的检测存在以下缺点:(1)无论是通过干法还是湿法对茶叶进行前序的准备工作都会向加入强酸,用酸洗后不可溶的铅也会被溶解出来,而对人体真正有害的是可溶性铅,因此,通过传统的方法检测茶叶中的铅的实际参考价值不是很大,因为不能确定茶叶中可溶性铅的含量,也就不能给出精准的判断;(2)用强酸进行溶解会把叶绿素中的钙镁等金属离子溶解出来了,对检测造成了很大的干扰,测试稳定性会比较差,测出的数值偏大。因此,现有技术当中需要一种能够准确检测茶叶中可溶性铅的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茶叶中可溶性铅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强酸对茶叶进行消解,避免了让过多的钙镁溶解出来,同时也避免了茶叶中不可溶性铅溶解出来,采取丙酮回流萃取茶叶中的可溶性铅,只检测对人体有害的可溶性铅的含量,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实用性更强。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茶叶中可溶性铅的检测方法,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茶叶样品用清水淋洗除去茶叶表面的灰尘,用粉碎机粉碎后干燥备用;
步骤b:取一定量的上述备用茶叶放置于三口烧瓶中,加入丙酮,连接好冷凝回流装置;
步骤c:设置回流温度,将上述步骤b中的茶叶溶液冷凝回流后离心;
步骤e:用原子吸收仪检测上述离心提取液中可溶性铅的含量。
作为优选,步骤a中茶叶样品的取量为30-200g。
作为优选,步骤b中称取的备用茶叶的量为10-30g。
作为优选,步骤b中加入丙酮的量为100mL。
作为优选,步骤c中的回流温度为75℃。
作为优选,步骤c中回流加热的时间为3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工(青岛)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大工(青岛)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47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氯化铱固相无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道路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