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的施工总平面动态协调管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4392.3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3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代权;赵忠利;蔡仲斌;胡伟山;李昕蕊;宋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G06Q50/08;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7099 四川省攀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施工 平面 动态 协调 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管理方法,具体的讲是基于BIM的施工总平面动态协调管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施工平面协调管理是总承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施工的基础和前提。合理的规划和协调方案能够在项目开始之初就从源头减少安全隐患,是方便后续施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项目效益的重要方式。
传统二维模式下的静态施工平面协调管理,往往都是现场技术负责人根据现场CAD二维平面图堆叠查看,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施工经验确定平面布置方案并画出二维布置图,与各专业分包方基于二维布置图进行沟通交流确定最终方案。这种方式在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大型设备移动路线、群塔的选型和优化布置、与消防安全文明等相关规范的符合性,以及各方之间沟通理解程度和效率等问题时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同时,施工现场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施工现场对材料设备的需求、可利用的场地空间等也是随着项目施工的不断推进而变化的,这种普遍采用的不参照项目进度进行的静态布置方案,很有可能变得不适应项目施工的需求,也很难协调各分包对于施工平面不同阶段的施工需求,最终导致得对整个施工场地布置方案进行反复的重新规划。这样必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搬运和拆除工作,因此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施工工期。
因此,依靠传统二维模式下施工平面协调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今施工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施工总平面动态协调管理的方法,通过BIM技术对施工现场总平面进行三维模型创建,对施工各阶段进行高效、合理、动态地安排各有效平面的功能作用和使用时间,保证工程高质量完成。
本发明基于BIM的施工总平面动态协调管理的方法,包括:
A.根据各施工阶段所涉及的影响因素,搜集施工总平面布置的所需的资料信息,通过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软件(例如Autodesk Revit、广联达模型设计软件、skechup等)建立施工平面布置的BIM模型族库;
B.根据项目总包和分包的现有组织架构及人员分工,编制基于BIM的施工总平面的现场管理流程;
C.总包单位根据施工各阶段及各专业分包对施工总平面的需求,建立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现场BIM模型;
D.总包单位根据BIM模型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
E.总包单位利用各施工阶段的施工现场BIM模型,采集施工现场的实时视频数据,通过互联网发布及施工现场的移动终端接收实时任务的安排信息,并由现场人员通过互联网反馈任务处理信息。
通过采用BIM技术,总包单位能够综合考虑和安排施工各阶段各专业分包对总平面的需求,有效减少布置不合理、不符合规范情况的发生,对现场布置方案合理性作出快速评估。而且总包单位还能够通过BIM模型的交互使项目各参与人员对各施工区域及建设项目准备情况有切实了解,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及质量。
进一步的,在步骤B中所述的现场管理流程包括流程图表和文字说明,使流程说明更清晰易懂。
进一步的,步骤C中,总包单位根据步骤A中的施工总平面布置信息,将施工的动态过程划分为若干施工阶段,由各专业分包提供各施工阶段总平面的需求,并调用步骤A所述的BIM模型族库,通过BIM软件建立各施工阶段的施工现场模型。
进一步的,步骤D中总包单位根据BIM模型的可视化功能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进一步的,步骤D中总包单位通过BIM模型的统计功能获得各施工阶段的工程量,形成工程量报表,并判断造价是否满足要求。
在此基础上,步骤E中包括对设备进行二维码管理,并对所述设备的进/出场情况进行二维码的扫码登记,将扫码等级后的信息反馈至BIM模型,用于反映施工场地的需求情况。
本发明基于BIM的施工总平面动态协调管理的方法,通过BIM技术对施工现场总平面进行三维模型创建,实现了对施工各阶段进行高效、合理、动态地安排各有效平面的功能作用和使用时间,还实现了对施工现场实时动态管理,大幅度提高了施工现场平面协调的工作效率,显著加快了施工进度。
以下结合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43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