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X-CT系统用测量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3341.9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1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荆晓冬;梁法国;郑世棋;吴爱华;翟玉卫;王一帮;刘晨;乔玉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张二群 |
地址: | 0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t 系统 测量 夹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X‑CT系统用测量夹具,属于测试夹具领域。所述测量夹具包括:样品台,底面设置与扫描转台匹配的定位凹台;载片柱,下部与所述样品台固定连接,且所述载片柱的旋转轴与所述样品台的旋转轴平行,中部为柱体,上部为设置在所述柱体顶面上、与所述柱体成一体结构的透明薄板;胶片,用于粘结待测器件,设置在所述透明薄板的表面。上述技术方案中,透明薄板不会相对样品台产生相对位移,进而微小器件也不会发生位移,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同时透明薄板减小了对X射线的衰减,实现了用X‑CT高准确度地测量微小器件的结构,填补了微小器件测试夹具的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试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X-CT系统用测量夹具,用于夹持测量半导体芯片微米级结构的三维形貌。
背景技术
X-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运用物理技术,以测定X射线在物体内的衰减系数为基础,采用数学方法,经计算机处理,求解出衰减系数值在物体某剖面上的二维分布矩阵,转变为图像上的灰度分布,从而实现重新建立断面图像的成像技术。
X-CT技术多应用于医学影像之中,通过X-CT建立人体内部病变处断面的图像,能够帮助医生观测患者病情。随着科技的发展,X-CT逐渐被更多地应用在医学以外的领域,如工业检测、安保检测、科研测量、3D成像等领域。
利用显微X-CT技术能够完成微米量级物体三维形貌的测量工作。在测量过程中,被测样品由测量夹具固定在360°旋转的扫描转台上,从各个角度获取大量的图像信息,之后将各个角度的图像信息分析整合,最终重建出被测物体表面或内部结构的三维形貌。
现有测量夹具多用于测量体积较大的样品上微米级结构的三维形貌,不适用于测量体积很小的半导体芯片等微小器件上的微米级结构。原因分析如下:现有测量夹具的结构中包括与所述扫描转台定位的样品台,在所述样品台上活动限位有两片平行的金属板,通过调节贯穿所述金属板的定位销和螺柱来调节两者之间距离,进而达到夹紧并定位被测物体的效果。
然而,现有夹具两金属板之间的最小间距为2.5mm,对于微小器件而言,如1500μm×1500μm的芯片而言,该间隙太大,采用现有夹具无法可靠固定,尤其当扫描微米量级结构时,需要将近16个小时,在长时间的扫描过程中,若被测物体在某一时刻出现偏移晃动,会导致最终重构出的图像与实际不同,可靠性很差,或者定位方式影响图像采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X-CT系统用测量夹具,旨在解决现有测量夹具不能有效固定微小器件、造成测量偏差很大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X-CT系统用测量夹具,包括:
样品台,底面设置与扫描转台匹配的定位凹台;
载片柱,下部与所述样品台固定连接,且所述载片柱的旋转轴与所述样品台的旋转轴平行,中部为柱体,上部为设置在所述柱体顶面上、与所述柱体成一体结构的透明薄板;
胶片,用于粘结待测器件,设置在所述透明薄板的表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透明保护罩,设置在所述芯片粘贴板的外周,且下端与所述载片柱的中部过盈配合。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样品台与载片柱固定连接,在所述载片柱上设置一体结构的透明薄板,所述透明薄板用于粘贴待测的微小器件,实现微小器件的可靠定位,在扫描旋转过程中,透明薄板不会相对样品台产生相对位移,进而微小器件也不会发生位移,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同时透明薄板减小了对X射线的衰减,实现了用X-CT高准确度地测量微小器件的结构,填补了微小器件测试夹具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测量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载片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33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