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脂肪酸龙脑酯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3302.9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9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冠;徐红卫;康明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市春竹香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7/08 | 分类号: | C07C67/08;C07C6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5 | 代理人: | 田燕 |
地址: | 22435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脂肪酸 龙脑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和日化香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脂肪酸龙脑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酯类化合物是香原料中最大的一个类别,其合成方法主要有三种。其一是通过酸进行酰化制成酰氯,再与醇类进行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与此同时伴随等分子的氯化氢气体生成。这个工艺产生大量的废酸和废气,对设备也产生严重的腐蚀。在目前环保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此合成工艺不被采用。其二是通过酯交换方式生产,即脂肪酸乙酯在酸催化或碱催化条件下与醇类通过酯交换而获得。该工艺路线适合通常醇类,而空间位阻大的醇类则无法进行,例如龙脑醇、木兰醇、松油醇等其它类叔丁基醇。其三是通过脂肪酸酐与醇高温回流脱去一分子脂肪酸后合成酯,这类酯对应的酸通常都是低碳链脂肪酸如乙酸酐,长碳链脂肪酸的酸酐原料市场供应少、不易合成且收率低,酯化的转化率也不高,故C5以上碳链的脂肪酸酯一般也不采用此法合成。
天然龙脑从樟脑和艾叶中提取,它的气味香,味辛、凉,主要直接应用于医药、香料行业,而对于龙脑衍生品在香料行业中的应用,国内开发研究较少。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能耗、绿色环保的龙脑酯类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龙脑衍生品——脂肪酸龙脑酯的合成方法,以龙脑为原料,在缩合剂的条件下与脂肪酸缩合反应得到目标产品。龙脑与脂肪酸均为天然原料时。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环保的脂肪酸龙脑酯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环保的脂肪酸龙脑酯的制备方法。
该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
(1)缩合反应
在冰水浴中,龙脑、脂肪酸与甲苯按照质量比1:0.65~1.35:1~10在温度0~25℃的条件下搅拌混合均匀,然后滴加缩合剂,龙脑与缩合剂的质量比为1:0.10~1.60,在滴加过程中将反应液的温度控制在35℃以下,滴加结束后将其温度回复到15~35℃,并在此温度下搅拌反应2~10h,得到一种缩合产物;
(2)淬灭和萃取
往步骤(1)得到的缩合产物中缓慢加入水使反应淬灭,然后搅拌30分钟,静置,让水相与油相分离,得到的油相在压力1~2KPa与温度40~65℃的条件下脱去甲苯溶剂,得到脂肪酸龙脑酯粗品;
(3)精馏
步骤(2)得到的脂肪酸龙脑酯粗品在精馏塔中精馏,得到无色液体状脂肪酸龙脑酯。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龙脑、脂肪酸与甲苯搅拌混合1~20min。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龙脑、脂肪酸与甲苯的质量比是1:0.8~1.0:2.5~5.5;龙脑与缩合剂的质量比是1:0.5~1.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缩合剂选自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或N,N-二(2,6-二异丙基苯基)碳二亚胺(DIPPC)。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所述的脂肪酸选自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异戊酸、2-甲基丁酸或己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2)中,在加入水使反应淬灭时水与甲苯的重量比为1~5: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3)中,脂肪酸龙脑酯粗品在精馏塔中在温度50~110℃和压力0.07KPa~0.1KPa条件下精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3)中,无色液体状脂肪酸龙脑酯的纯度是以重量计95.0~99.5%。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脂肪酸龙脑酯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依照下述化学反应式进行:
式中:(式下面R部分删除)
R代表乙基、丙基、丁基、异丙基、异丁基、2-甲基丙基或戊基;
(1)缩合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市春竹香料有限公司,未经盐城市春竹香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33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