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R技术的全息成像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3198.3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8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霍炜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南宁聚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9/00 | 分类号: | G06T19/0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曹广生 |
地址: | 530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r 技术 全息 成像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R技术的全息成像控制方法,属于全息成像控制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建立特征库,摄像头采集,识别库检索,跟踪定位,全息成像的三维模型实时显示,现实识别物控制全息成像。本发明使全息成像系统对现实世界是可感知的,虚拟内容由现实世界来决定显示的形态,并可通过现实世界的物品或环境进行控制和操作。本发明用于改进现有的全息成像系统的内容生成方式和控制方式,使得全息成像系统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有着更直观的展示性、更有趣的互动性、更友好的操作性,在商业展示应用上达到良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息成像控制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基于AR技术的全息成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AR技术:AR技术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的简称,它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AR技术不仅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信息,而且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
全息技术:全息技术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即拍摄过程:被拍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是成像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张线性记录的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故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多次曝光还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而且能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
现有的全息成像系统不能感知现实世界,不能根据现实世界中物体及环境的变化作出反馈,全息成像的内容是和现实世界无关的,由于这种全息成像系统内容是预制的,缺少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性,全息成像的内容太过于死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显得枯燥无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AR技术的全息成像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全息成像控制只能是通过触摸屏来进行控制,使得实际应用过程中显得枯燥无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R技术的全息成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特征库,将要感知的现实物体拍摄成图片并进行单独裁切,去除颜色,保留灰度信息,按照图片像素行列遍历,提取识别特征,把识别特征进行编码并存入到识别特征库中,完成特征库建立;
步骤2:摄像头采集模块采集物体图像信息,把采集的信息传给跟踪模块;
步骤3:跟踪模块把收到的信息与特征库中的识别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搜索,比对后判断结果是新发现识别特征还是跟踪已有的识别特征;
步骤4:当比对完成后会对该识别特征进行跟踪,将三维模型内容在全息画面预渲染周期进行叠加在识别特征的位置之上,同时识别特征跟踪状态消息发送给业务模块;
步骤5:业务模块进行业务逻辑的判断及运算,渲染输出完整的增强现实3D渲染帧,进行帧叠加,当多帧叠加后,形成动态的可交互的三维全息动画;
步骤6:把三维全息动画传到全息成像模块上形成全息三维物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南宁聚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南宁聚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31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