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痕量样品富集吸附-热解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2817.7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9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赵琨;侯可勇;陈创;李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4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富集 热解吸装置 痕量样品 聚醚醚酮 加热丝 连接件 六角柱 内螺纹 外螺纹 螺纹 吸附 单独温度控制 不锈钢接头 保温部件 捕获目标 两端端口 中空圆柱 金属丝 螺丝孔 突起 中空 制热 侧面 灵活 | ||
一种用于痕量样品富集吸附‑热解吸装置,由聚醚醚酮柱、两端皆螺纹的连接件、加热丝、富集填料构成。聚醚醚酮柱为中空、两端带内螺纹的六角柱,同时在六角柱的其中一个侧面上接近两端端口处分别开有一带内螺纹的螺丝孔;两端皆螺纹的连接件为一端带外螺纹,另一端带突起的中空圆柱和带外螺纹的不锈钢接头;加热丝为用于制热的金属丝;富集填料为可捕获目标物质的填料。此装置无需单独温度控制组件、无需单独保温部件,装置小巧、使用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化学领域中样品富集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痕量样品富集吸附-热解吸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分析化学领域中,大多数样品都需要进行预处理将样品转化成可以测定的形态以及将被测组分与干扰组分分离。由于实际分析的对象往往比较复杂,在测定中最大的误差往往来源于预处理过程。富集技术和分离提取在进行物质分离和检测预处理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样品分离富集中除常规的液液萃取外,还有固相萃取、超临界萃取、微波及超声萃取、色谱法等,这些方法多数主要用于液体样品的分离富集。对于气体样品的分离富集主要采用固相萃取吸附-热解吸、膜进样富集等方法。
固相萃取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分离,然后再用溶剂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大大增强对痕量分析物的检出能力。当样品通过所选择的吸附剂时,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目标物被吸附在其表面,样品基质则直接流过吸附剂而完成目标物的富集,吸附完成后,对吸附剂加热可将被吸附的目标物脱附以进行检测。目前用于固相萃取吸附-热解吸气体的装置,需单独温度控制组件、需单独保温部件,吸附剂所占体积虽小,但是整个装置却不小巧、使用不灵活。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痕量样品富集吸附-热解吸装置,利用本装置样品气经两端皆螺纹的连接件由聚醚醚酮柱的一端流入富集填料内,在室温下进行样品气中痕量目标物的吸附富集,一段时间后开启与加热丝连接的电源,使已吸附富集痕量目标物的富集填料迅速升温至一定温度,通过电源开启时间长短来控制富集装置加热最终所达到的温度,以此来控制痕量目标物的热解吸,热解吸后的痕量目标物从聚醚醚酮柱的另一端流出后,可直接与多种类型检测器相连进行目标物检测。同时,聚醚醚酮材质因热传导相对较慢,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所以此装置无需单独温度控制组件、无需单独保温部件,装置小巧、使用灵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痕量样品富集吸附-热解吸装置,此装置无需单独温度控制组件、无需单独保温部件,装置小巧、使用灵活。具体是由聚醚醚酮柱、两端皆螺纹的连接件、加热丝、富集填料构成。聚醚醚酮柱为中空、两端带内螺纹的六角柱,同时在六角柱的其中一个侧面上接近两端端口处分别开有一带内螺纹的螺丝孔;两端皆螺纹的连接件为一端带外螺纹,另一端带突起的中空圆柱和带外螺纹的不锈钢接头;加热丝为用于制热的金属丝;富集填料为可捕获目标物质的填料。
加热丝以自然螺旋状放置于聚醚醚酮柱的中空腔体内,其中一端分别经聚醚醚酮柱侧面上一带内螺纹的螺丝孔、带外螺纹中空不锈钢接头1后引出,另一端分别经聚醚醚酮柱侧面上另一带内螺纹的螺丝孔、带外螺纹中空不锈钢接头2 后引出。
加热丝以自然螺旋状放置于聚醚醚酮柱的中空腔体内,其中一端分别经聚醚醚酮柱侧面上一带内螺纹的螺丝孔、带外螺纹中空不锈钢接头1后引出,另一端分别经聚醚醚酮柱侧面上另一带内螺纹的螺丝孔、带外螺纹中空不锈钢接头2 后引出。
将两端皆螺纹的连接件1、两端皆螺纹的连接件2的仅带有外螺纹的一端分别与聚醚醚酮柱的两端相连接。
将带内螺纹不锈钢压帽1固定于两端皆螺纹的连接件1的带突起的中空圆柱和带外螺纹的一端。将带内螺纹不锈钢压帽2固定于两端皆螺纹的连接件2的带突起的中空圆柱和带外螺纹的一端。用以样品气在富集填料内部的引入和排出,保证富集装置的气密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28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