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结构化参数模型的航天器电缆下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1833.4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0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垚;陈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谨诚君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8 | 代理人: | 陆鑫;延慧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航天器 参数模型 电缆设计 结构化 电缆模型 工艺制造 机械设计 设计信息 无缝衔接 制造工艺 无纸化 异构性 构建 文档 制造 数字化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结构化参数模型的航天器电缆下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根据设计信息构建电缆模型;S2,进行电缆的电气和机械设计,得到电缆设计参数;S3,进行所述电缆的制造工艺设计,并在所述电缆设计参数中添加工艺制造参数;以及S4,进行所述电缆的生产制造。本发明消除了航天器电缆各类下厂文档、图表间数据的异构性,实现了电缆无纸化下厂,实现了设计和生产制造的数字化无缝衔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电缆设计、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结构化参数模型的航天器电缆下厂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下厂是指将航天器电气系统导线束产品的设计信息传递到工艺、生产、安装等各个研制环节的过程。
在航天器制造中,电缆下厂生产是整个工程中生产周期较长、错误率较高、工艺复杂、自动化水平偏低的环节。电缆设计跨越电气和机械两个领域。制造和维护周期长,研制流程包括设计、生产制造、测试与验收、安装敷设几大环节。在传统的航天器制造中,首先电气设计部门利用电缆设计工具,定义每一个电子设备的电缆网线和连接点的特性要求,将电气设备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转变为由电缆连接而成的子系统。再由设计师确定导线规格、长度、屏蔽盒接地方式。机械设计部门利用Pro/E、AutoCAD根据设备在舱体的安装位置以及电缆布局和固定方式,完成电缆的走向布局设计,确定电缆的长度、建立三维模型。制造部门基于上述设计文档,完成工艺处理,组织开展实物生产。最后,由总装集成部门根据电缆长度、三维模型,完成安装敷设,并根据电气设计部门的接点表,完成航天器电缆的电性能测试。但目前的电缆下厂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接口复杂,缺乏交互协同。电缆研制的全过程接口众多,设计、制造、集成单位交互耦合情况普遍存在,其中尤以设计环节最为复杂,是整个电缆研制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电缆设计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分支及接点设计和走向布局设计,属于电、机两个部门,分别由总体电路和机械总体负责。对于走向及布局设计,需要与结构、制造单位、集成单位接口,目前基本由总体总装负责,总体电路参与较少,而在总体总装走向设计中,也缺乏对最短路径、压降、降额、电磁兼容、信号传输质量等方面工作的细化考虑。电缆作为产品的属性体现不足,没有体现产品机、电一体化设计思路。
(2)文件传递过多,技术状态不可控。在电缆研制的全过程中,设计数据只能以图文形式传递,依靠上一代产品研制管理系统审批、分发,不同单位输出的设计文档很难同步、及时地传递到生产制造单位,不同文档间数据源的一致性难以保证,需要设计师进行多次反复的确认,这些问题都会造成产品周期的延误和产品技术状态的混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结构化参数模型的航天器电缆下厂方法,对各类设计和生产文件中异构数据源进行整合,转换为基于模型的设计和制造参数,消除了各类电缆下厂文档的数据异构性,实现电缆设计和生产制造的数字化无缝链接。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结构化参数模型的航天器电缆下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设计信息构建电缆模型;S2,进行电缆的电气和机械设计,得到电缆设计参数;S3,进行所述电缆的制造工艺设计,并在所述电缆设计参数中添加工艺制造参数;S4,进行所述电缆的生产制造。
优选地,所述步骤S2包括:S21,进行所述电缆的分支关系设计,得到第一电气设计结构化参数;S22,根据所述第一电气设计结构化参数,进行所述电缆分支的详细接点及导线设计,得到第二电气设计结构化参数;S23,根据第一电气设计结构化参数,进行电缆的机械设计,得到机械设计结构化参数;S24,根据所述机械设计结构化参数和所述第二电气设计结构化参数,进行所述电缆的机电协同设计,得到电气机械协同设计结构化参数,其中,在步骤S24中,对所述第一电气设计结构化参数和所述第二电气设计结构化参数进行调整,从而调整和优化所述电缆的走向布局,所述第一电气设计结构化参数、所述第二电气设计结构化参数、所述机械设计结构化参数和所述电气机械协同设计结构化参数作为所述电缆设计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未经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18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