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黄曲霉毒素B1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201808.6 申请日: 2017-11-27
公开(公告)号: CN107991293A 公开(公告)日: 2018-05-04
发明(设计)人: 谭贵良;刘子雄;王乾蕾;李向丽;郑鸿涛;陈坚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主分类号: G01N21/78 分类号: G01N21/78;G01N33/53;G01N33/543
代理公司: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1 代理人: 凌信景,胡犇
地址: 528437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黄曲霉 毒素 b1 可视化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用于食品安全的检测。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分为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M2,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强,对人和动物具有急慢性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和致畸性,其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因此对肝脏的损害很大。黄曲霉毒素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如氯仿、甲醇、乙醇、丙醇、一二甲酰胺等,难溶于水,不溶于石油醚、乙醚和己烷。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食物范围很广,主要是花生、玉米、稻谷、小麦、花生油等粮食作物,我国南方地区受污染最为严重,主要是由于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黄曲霉毒素耐热,280℃才可裂解,故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下难以破坏,为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中规定:玉米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花生油、玉米油中黄曲霉毒素不得大于20μg/kg;大米、其它食用油不得大于10μg/kg;其它粮食、豆类及其制品、其他熟制坚果、调味品不得大于5μg/kg;特殊膳食食品(如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等)不得大于0.5μg/kg。

目前,用于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酶联免疫法(ELISA),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TLC法需要的设备简单,但是检测灵敏度低;HPLC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但是需要在液相色谱分离前进行复杂的预处理,不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检测且仪器设备价格昂贵;ELISA法具有特异性强、分析时间短等优点,但稳定性较差,准确性不高。因此,发明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黄曲霉毒素B1的可视化检测方法,通过适配体修饰纳米金形成探针进行捕获黄曲霉毒素B1,并结合纳米金的光学特性进行比色,故可实现快速地可视化检测黄曲霉毒素B1,故本发明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的特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用于黄曲霉毒素B1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包括:

A、将巯基化黄曲霉毒素B1适配体DNA1和巯基化适配体的互补链DNA2分别与13±2nm纳米金连接形成适配体-纳米金探针和互补链-纳米金探针;

B、通过竞争法进行黄曲霉毒素B1的可视化检测,将适配体-纳米金探针、互补链-纳米金探针和待测物进行混合:

当待测物中含有靶标时,靶标与适配体结合,使适配体-纳米金探针和互补链-纳米金探针呈游离状态,在高盐浓度下,纳米金容易发生聚集,颜色由红色变成蓝色;

当待测物中不含靶标时,适配体与其互补链碱基互补配对结合,使适配体-纳米金探针和互补链-纳米金探针呈稳定的网络结构,在高盐浓度下,纳米金不发生聚集,颜色仍为红色;

C、随着B步骤中靶标浓度的增大,纳米金颜色由红色逐渐变为蓝色,通过测定溶液在200~800nm的紫外-可见光谱,即可实现对待测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定量检测。

黄曲霉毒素B1适配体的互补链DNA2的序列为:

5'SH-TTCACGGTAGCACGCATAGGTGGGGGCAGCTAAAGTCTCC-3'。

步骤A中制备适配体-纳米金探针时,NaCl陈化浓度为200mmol/L,制备互补链-纳米金时,NaCl陈化浓度为100mmol/L。

步骤A中巯基化黄曲霉毒素B1适配体与纳米金偶联形成识别捕获探针,巯基化黄曲霉毒素B1适配体的互补链与纳米金偶联形成信号探针,适配体-纳米金探针与互补链-纳米金探针的体积比为1:1。

B步骤中,适配体-纳米金探针、互补链-纳米金探针和待测物混合后加入NaCl溶液,该NaCl溶液浓度为400mmol/L。

具体地,所述的纳米金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所用容器用王水浸泡约8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未经中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18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