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苦荞绿肥及土残病害的防治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0314.6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6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潘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充有机蔬菜工程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南充聚力三新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51207 | 代理人: | 唐睿 |
地址: | 637500 四川省南***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肥 病害 防治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苦荞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苦荞栽培专用肥料的苦荞绿肥及土残病害的防治技术。
背景技术
苦荞即苦荞麦,学名鞑靼荞麦,别名荞叶七、野兰荞、万年荞、 菠麦、乌麦、花荞。比甜荞即荞麦的营养价值高出很多。特别是生物类黄酮的含量是荞麦的13.5倍。
苦荞七大营养素完全集于一身,不是药,不是保健品,是能当饭吃的食品,却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它不属禾本科,而属蓼科,与人们所熟悉的"何首乌、大黄"等同属蓼科,是我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苦荞拥有独特、全面、丰富的营养成份,而且药用特性好,有人体所必须的多种营养成份。苦荞有通便排毒的功效,民间又称其为"净肠草"。苦荞还可以炒制后做成茶饮,每日饮用对三高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苦荞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30-70厘米,分枝,绿色或微逞紫色,有细纵棱,一侧具乳头状突起,叶宽三角形,长2-7厘米,两面沿叶脉具乳头状突起,下部叶具长叶柄,上部叶较小具短柄,生长在田边、路旁、山坡、河谷等潮湿地带,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都有分布,苦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
同时苦荞又是一种高效的绿肥,而且苦荞在生长的过程中,根系会分泌有效的物质抑制土壤中的病菌,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目前还没有利用苦荞栽培生产专用肥料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物固氮、优化土壤环境、抑制土残病害的苦荞绿肥及土残病害的防治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苦荞绿肥及土残病害的防治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在常年耕作的土地上先平整土地,需深耕、晒土;
2、以每亩15公斤的草木灰,均匀地洒在厢面上,在土壤偏酸的情况下,可加施每亩10-30公斤石灰作为调节;
3、在雨后均匀满撒苦荞种子,等待萌发;
4、待苦荞苗高达15-20公分后,用旋耕机打碎混入土中;
5、再用20-30天的时间持续晒土。
本发明在陆地种植区域采取撒播的方法操作。在有机蔬菜基地试验(2017年5月-2017年10月):
1、B4、D3号陆地5-8月休耕及绿肥返青试验;
2、按照技术方案以草木灰及石灰作为辅助材料实施苦荞种植及返青试验;
3、在B4地块种植的本地胡萝卜、荷兰紫艳胡萝卜及广胡长势良好没有灰霉病的发生;
4、在D3地块种植的大白菜长势优良没有根肿病及霜霉病的侵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的上述操作,不单可以有效利用苦荞生物固氮使得土壤获取有效养分外还可以有效地杀灭地下病菌,
本发明所选材料容易取得,生产成本低,不但从土壤养分上得以补充而且还起到了土残病害的防止作用,生态环保,可实现农业生产增产同时可以做好农业持续性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苦荞绿肥及土残病害的防治技术,在陆地种植区域采取撒播的方法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在常年耕作的土地上先平整土地,需深耕、晒土;
2、以每亩15公斤的草木灰,均匀地洒在厢面上,在土壤偏酸的情况下,可加施每亩20公斤石灰作为调节;
3、在雨后均匀满撒苦荞种子,等待萌发;
4、待苦荞苗高达220公分后,用旋耕机打碎混入土中;
5、再用25天的时间持续晒土。
实施例2:
一种苦荞绿肥及土残病害的防治技术,在陆地种植区域采取撒播的方法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在常年耕作的土地上先平整土地,需深耕、晒土;
2、以每亩15公斤的草木灰,均匀地洒在厢面上,在土壤偏酸的情况下,可加施每亩10公斤石灰作为调节;
3、在雨后均匀满撒苦荞种子,等待萌发;
4、待苦荞苗高达15公分后,用旋耕机打碎混入土中;
5、再用30天的时间持续晒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充有机蔬菜工程技术中心,未经南充有机蔬菜工程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03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