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护套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9274.8 | 申请日: | 2017-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8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江明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启兴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24 | 分类号: | H01B13/24;H01B7/18;H01B7/295;C08L77/02;C08L83/04;C08L25/06;C08K13/04;C08K3/22;C08K3/04;C08K3/34;C08K7/06;C08K5/11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李春芳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护套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护套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高度超过150m以上的民用或商用建筑所使用电梯的随行控制电缆的总芯数都在90芯以上。目前中国国内尚无厂商能制造在一条扁型电缆内控制线芯数达到90芯以上的超多芯电梯随行电缆。
2.提升高度150m以上、电梯运行速度达到6M/S以上的超高层超高速电梯通常都采用大轿厢。为此要求与之配套的超多芯扁型电梯随行电缆的U型弯曲直径必须达到650mm及以上。不采用特殊的电缆构造和特种电缆外护套材料无法满足此要求。
3.建筑开发商为追求建筑的高容积率,一般设计电梯安装井道都偏小。在狭小的井道空间里,垂直自由悬挂并要不断随电梯轿厢上下高速移动的扁型电梯随行电缆就必须要确保具有高度的动态平衡性能,以防止电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前后、左右超范围的摆动,碰擦井道壁或电梯轿厢使电缆损坏。为此要求超多芯扁型电梯随行电缆在150m以上的大高度井道内垂直悬挂时其电缆的偏转角度不能超过200。且扁型电缆垂直悬挂偏转角度与电梯提升高度恰成反比关系。提升高度越高,要求扁型电缆垂直悬挂偏转角度要越小。这是扁型电缆制造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目前国内尚无厂商有较好的方法予以解决。
4.超多芯扁型电梯随行电缆如何试验验证其垂直自由悬挂偏转角度的大小?如何检验扁型电梯电缆在-20℃到+40℃环境温度变化情况下其U型弯曲直径的变化率,这些试验方法的寻求和建立,均是判断超多芯扁型电梯随行电缆产品是否合格,能否安全使用必须要攻克解决的技术难点。
5.电梯提升高度超过150m后,现有的复合在扁型电梯随行电缆内的同轴电缆和TPS屏蔽线对均无法满足传输高清晰图像的要求。必须复合光缆在超多芯扁型电梯随行电缆内。如何保证复合光缆的超多芯扁型电梯随行电缆在6M/S以上高速移动中光纤不断芯,其传输的图像和信号不衰减,也是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难点。
基于以上存在的技术难题,导致目前国内所有安装在超高层建筑内的超高速电梯全部使用进口电梯随行电缆。
复合光缆的TPS线对组成缆后,不采用聚脂薄膜带绕包,而在外采用抽真空方式挤包一层半导电材料。采用此工艺目的一是使成缆节距能长久固定,确保复合光缆能经受长期U型移动弯曲不受损伤,二是半导电又能和铜网编织层构成组合屏蔽,提高TPS线对的屏蔽效果。挤包半导电材料必须严格控制好挤出厚度,要求越薄越好,因为与铜网编织层、内护套厚度相加其外径必须和相邻单元对内的控制线芯组外径相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所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护套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缆护套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测定电缆样品的弯曲直径的极限值,从而得到对应的邵氏硬度;
步骤二,测试邵氏硬度对应的电缆样品的弯曲直径的变化曲线;
步骤三,选定电缆样品的弯曲直径值;
步骤四,根据电缆样品的弯曲直径范围制造对应的护套;
步骤五,冷却所述护套,冷却至10~20摄氏度;
所述护套由纳米苯基硅树脂、聚己内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高苯乙烯橡胶、醋酸乙酯、丙三醇、活性氧化铝、硅钡、耐磨炭黑、高岭土、云母粉、硼纤维、柠檬酸酯以及硫化促进剂PDM组成。
进一步限定,所述护套由10~12质量份纳米苯基硅树脂、25~30质量份聚己内酰胺、10~20质量份乙烯-乙烯醇共聚物、18~23质量份高苯乙烯橡胶、18~33质量份醋酸乙酯、5~10质量份丙三醇、3~5质量份活性氧化铝、2~10质量份硅钡、8~17质量份耐磨炭黑、25~40质量份高岭土、10~13质量份云母粉、12~17质量份硼纤维、18~23质量份柠檬酸酯以及16~19质量份硫化促进剂PDM组成。
进一步限定,先将所述纳米苯基硅树脂、聚己内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高苯乙烯橡胶、醋酸乙酯以及丙三醇进行第一次捏合以得到混合物M1;再将所述活性氧化铝、硅钡、耐磨炭黑、高岭土、云母粉、硼纤维、柠檬酸酯以及硫化促进剂PDM加入到所述混合物M1中,接着进行第二次捏合以得到混合物M2;在高温状态下,将M2倒入经过端面抛光氮化处理的护套挤出模具挤出护套。
进一步限定,在同样的邵氏硬度、弯曲直径下,测试环境温度对电缆弯曲直径的变化曲线,根据环境温度选择对应的弯曲直径。
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四的制造方法为,在高温状态下,使用经过端面抛光氮化处理的护套挤出模具挤出护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启兴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启兴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92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边涂漆模具及安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废旧电线自动拆解设备的抽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