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柑橘防疫菌褐腐病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9253.6 | 申请日: | 2017-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1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胡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作林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N57/20;A01N47/38;A01N47/14;A01P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津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2220 | 代理人: | 胡翠 |
地址: | 5427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柑橘 防疫 菌褐腐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到一种柑橘防疫菌褐腐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疫菌褐腐病在田间及贮运期均能发生,在果园中,危害金桔树主干基部致使树皮腐烂时,称为“脚腐病”,造成烂果时通称“褐腐病”,秋季闷热的雨天,常造成果园发生严重,导致大量落果。
疫菌褐腐病原为多种疫霉,引起果实褐腐病的主要是柑桔疫霉等病菌所致。该菌发生最适温度25~28℃,最高温约32℃,病果初为淡灰色的圆斑,逐渐发暗,扩大,无凹陷,革质、有韧性,指压不破,软腐后有刺鼻味道。特别是快成熟的果实,果实表面呈褐色水渍状,变软腐烂,湿度大时,病斑上会长出柔软稀疏的白色菌丝层,就是我们看到的果面上的一层“白毛”,随后迅速扩展到全果,还能闻到刺鼻的酸臭味。
广西贺州市为柑桔种植大市区,特别是金桔和脐橙,病虫害发生面积、种类、程度也相应增多,加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柑橘防疫菌褐腐病的方法,可以防治褐腐病,提高座果,避免果园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柑橘防疫菌褐腐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加强果园的通风透光性;(2)对于结果多的果树,要及时的撑枝,尽量抬高果枝;(3)对于未发病果树,从8月底或9月初可以喷施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甲霜灵·锰锌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预防,重点喷施中下部果实;(4)已发病的果树,使用咪鲜胺+乙膦铝或者乙膦铝+代森锰锌,5天一次,连续施2次;(5)扒开病树根颈部的土壤,将腐烂、变色的木质部刮除干净,或在病部刻几条刻痕,再在伤口上涂咪鲜胺+乙膦铝或者乙膦铝+代森锰锌药。
进一步说明,所述步骤(3),对未发病的树,雨前雨后要各喷一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防治褐腐病,提高座果,避免果园损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一种柑橘防疫菌褐腐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加强果园的通风透光性;太阳照到的地方病害的蔓延会立即停止;(2)对于结果多的果树,要及时的撑枝,尽量抬高果枝,减少病害发生;下压与地面接近,果实堆叠,加上近地面湿度大,通透性差,病菌容易借助雨水滴渐到果实上,十分有利于褐腐病的发生。(3)对于未发病果树,从8月底或9月初可以喷施如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甲霜灵·锰锌等进行预防,重点喷施中下部果实,对未发病的树,雨前雨后要各喷一次;(4)已发病的果树,使用咪鲜胺+乙膦铝或者乙膦铝+代森锰锌,5天一次,连续施2次;(5)扒开病树根颈部的土壤,将腐烂、变色的木质部刮除干净,或在病部刻几条刻痕。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作林,未经胡作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92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治非侵染性桃树流胶病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