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电缆材料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198639.5 | 申请日: | 2017-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6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向东 |
| 主分类号: | C08L61/06 | 分类号: | C08L61/06;C08L27/06;C08L27/16;C08L63/00;C08K13/02;C08K3/22;C08K5/3492;C08K5/12;C08K5/09;H01B3/3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电缆材料 无毒 环氧树脂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三聚氰胺氰尿酸盐 氢氧化铝阻燃剂 环氧大豆油 酚醛树脂 力学性能 马来酸酐 热稳定性 阻燃性能 偶联剂 硬脂酸 质量份 尼龙 耐温 亚胺 乙烯 环保 加工 | ||
一种阻燃电缆材料,按照质量份数,其包括如下组分:酚醛树脂80‑100份、PVC树脂40‑60份、氢氧化铝阻燃剂50‑60份、偶联剂1‑2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6‑8份、聚偏二幅乙烯2‑3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6‑10份、环氧树脂0.1‑0.3份、马来酸酐亚胺10‑15份、尼龙4‑6份、硬脂酸0.2‑0.4份、环氧大豆油2‑4份。本发明提供的阻燃电缆材料,无毒、热稳定性好且易于加工,力学性能优异、强度高、耐温等级高、成本低、阻燃性能好、环保无毒,适于工业中的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电缆材料。
背景技术
阻燃电缆材料是一种具有阻燃性能的电缆材料,通过成束电缆燃烧检验其阻燃性能。目前常用的阻燃电缆材料是塑料阻燃电缆材料,如聚乙烯护套电缆材料、聚氟乙烯护套电缆材料、聚氯乙烯护套电缆材料等等,这些阻燃电缆材料具有以下特点:自身具有阻燃性;阻燃同时可以保证良好的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等;有较低的发烟量和毒性。氢氧化镁是阻燃电缆材料中常用的绿色环保阻燃剂,具有无卤、高效、低毒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与基础树脂相容性差的缺点,也因为阻燃剂的高填充量使得电缆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因此,如何同时提高阻燃电缆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电缆材料,按照质量份数,其包括如下组分:
酚醛树脂80-100份、PVC树脂40-60份、氢氧化铝阻燃剂50-60份、偶联剂1-2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6-8份、聚偏二幅乙烯2-3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6-10份、环氧树脂0.1-0.3份、马来酸酐亚胺10-15份、尼龙4-6份、硬脂酸0.2-0.4份、环氧大豆油2-4份;
其中,所述酚醛树脂的聚合度介于1000-1100,所述PVC树脂的聚合度介于850-950,所述氢氧化铝阻燃剂的粒度为1250目,所述三聚氰胺氰尿酸盐的纯度大于99.9%,所述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酯的含量大于99.6%,所述马来酸酐亚胺的堆积密度介于0.4-0.45g/cm3,其中,按照质量份数,其包括如下组分:酚醛树脂90份,PVC树脂50份,氢氧化铝阻燃剂55份,偶联剂1.5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7份,聚偏二幅乙烯2.5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8份,环氧树脂0.2份,马来酸酐亚胺12份,尼龙5份,硬脂酸0.3份,环氧大豆油3份。
本发明提供的阻燃电缆材料,无毒、热稳定性好且易于加工,力学性能优异、强度高、耐温等级高、成本低、阻燃性能好、环保无毒,适于工业中的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下文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应当做被理解为对本体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发明基础上显而易见地作出的各种改变和变化,应该均在发明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电缆材料,按照质量份数,其包括如下组分:
酚醛树脂80-100份、PVC树脂40-60份、氢氧化铝阻燃剂50-60份、偶联剂1-2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6-8份、聚偏二幅乙烯2-3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6-10份、环氧树脂0.1-0.3份、马来酸酐亚胺10-15份、尼龙4-6份、硬脂酸0.2-0.4份、环氧大豆油2-4份。
具体实施时,可分别设置如下重量组分:酚醛树脂80份、PVC树脂40份、氢氧化铝阻燃剂50份、偶联剂1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6份、聚偏二幅乙烯2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6份、环氧树脂0.1份、马来酸酐亚胺10份、尼龙4份、硬脂酸0.2份、环氧大豆油2份;也可以设置如下重量组分:酚醛树脂100份、PVC树脂60份、氢氧化铝阻燃剂60份、偶联剂2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8份、聚偏二幅乙烯3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10份、环氧树脂0.3份、马来酸酐亚胺15份、尼龙6份、硬脂酸0.4份、环氧大豆油4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向东,未经刘向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86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