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98347.1 | 申请日: | 2017-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3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雄;龙永书;萧铿城;刘新华;洪志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智通模具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B29C45/40;B29C45/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56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构 | ||
本发明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模机构,包括安装在前模上的工字块和安装在定模上的导向杆,工字块包括横条和倒T字块,横条下方于倒T字块两侧各设有一块倒L形夹块,倒L形夹块与倒T字块相匹配,支块上端面设有第三凹槽,杠杆后部位于第三凹槽内,杠杆与支块于第三凹槽内铰接,杠杆后端还铰接有斜镶件,斜镶件连接有斜镶针,限位块和支块均安装在定模上。其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简单实用,安静无噪音,占用的空间小,可以应用到小产品的模具上,使注塑生产机台小型化,操作和保养简单化,针对小产品小的斜孔或倒扣特征,可以避免因空间小导致无法实现模具注塑成型的问题,极大节省了成本,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的开模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模机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5轴加工中心推广。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和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产品设计师通过3D设计软件,可以将产品结构任意复杂化的形势下,当一些用传统的模具注塑成型无法实现时,最昂贵的产品生产办法是3D打印技术。
在模具和注塑行业,其模具制造成本同模具尺寸和结构复杂程度成正比。相同外型尺寸的产品,在满足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模具重量尽可能做轻,减少购买钢材的成本,结构尽可能的简单化,减少加工的成本。这样可以在注塑成型时使用更小吨位的注塑机,结构简化的模具的维护成本会降低。
传统的斜抽行位(缩呵)采用推板做次序开模或使用油缸辅助驱动,两种机构都会导致模具尺寸增加。如果应用油缸,还需要注塑机的控制信号,确保油缸按设计的顺序运动。否则会拉烂产品并损坏模具。这两个方案的成型周期者会偏长5秒。
传统的缩呵模具设计方案是增加一块模板,模板的开合,通过注塑机开模动作,带动模板分合,模板分开的距离由塞打螺丝或扣基限位。这种设计会造成模具较大,开合模具时模板之间碰撞声很大,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利。针对较小产品也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简单实用,安静无噪音,而且占用的空间小,可以应用到小产品的模具上,使注塑生产机台小型化,操作和保养简单化,针对小产品小的斜孔或倒扣特征,可以避免因空间小导致无法实现模具注塑成型的问题,极大节省了成本,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的开模机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开模机构,包括安装在前模上的工字块和安装在定模上的导向杆,所述工字块包括横条和倒T字块,所述横条下方于倒T字块两侧各设有一块倒L形夹块,所述倒L形夹块与倒T字块相匹配,所述工字块下方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端面横向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倒L形夹块下部位于第一凹槽内,所述倒L形夹块下部与连接块于第一凹槽内铰接,所述倒T字块下方于两块倒L形夹块之间设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两端分别与一块倒L形夹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前端面下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接块下方设有杠杆,所述杠杆上端面前部于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左端面设有槽形通孔,所述槽形通孔内穿设有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轴两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位于杠杆下端面前部,所述杠杆下端面前部设有与导向杆相匹配的槽孔,所述槽孔预留有导向杆活动的空间,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压缩弹簧下端与定模固定连接,所述杠杆前部上方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端面设有与两块倒L形夹块相匹配的第一矩形通孔,所述第一矩形通孔纵切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所述限位块上端面于连接块对应位置设有第二矩形通孔,所述第一矩形通孔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二矩形通孔的长度尺寸,所述杠杆后部设有支块,所述支块上端面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杠杆后部位于第三凹槽内,所述杠杆与支块于第三凹槽内铰接,所述杠杆后端还铰接有斜镶件,所述斜镶件连接有斜镶针,所述限位块和支块均安装在定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智通模具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智通模具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83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