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磷烯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95090.4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9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喻学锋;黄浩;高明;刘丹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25/00 | 分类号: | C01B25/00;B01J20/02;B01J20/30;B01J20/28;H01G11/30;H01M4/3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范盈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黑磷 气凝胶 制备 二维 制备方法和应用 三维网络结构 化学交联剂 无机气凝胶 制备气凝胶 最大程度地 超声分散 储能材料 光热转换 纳米片层 有机溶剂 制备过程 孔隙率 纳米片 自交联 凝胶 吸附 组装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磷烯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气凝胶是一种三维网络结构的无机气凝胶,其通过超声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的二维黑磷纳米片,并经冷冻干燥制备而得。与现有制备气凝胶方法不同,本发明无需使用化学交联剂,仅利用二维黑磷纳米片层间的自交联组装即可形成气凝胶;该制备过程步骤简单、操作方便,短时高效,且对环境和材料表面无污染,该黑磷烯气凝胶具有较低的密度、较高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以及较好的光热转换特性,制备的黑磷烯气凝胶最大程度地发挥了黑磷烯和气凝胶的优异特性,在吸附和储能材料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凝胶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磷烯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孔结构材料,气凝胶具有较小的密度、丰富的孔道结构及较高的比表面积等优异特性,因此其在化学化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军事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发现二氧化硅气凝胶以来,各种新型材料气凝胶也相继出现,例如三氧化二铝气凝胶、碳化钛气凝胶以及石墨烯气凝胶等。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直接带隙二维半导体材料—黑磷烯,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相比于其它的二维材料,黑磷烯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例如,黑磷烯的带隙(0.3~2.0eV)可以在很大范围内通过层数调节,实现从近红外到可见光不同波段的光吸收;黑磷烯的载流子迁移率可以达到103cm2/(V·s),还具有高达105的开关比。这些优异的特性使黑磷烯在光学器件、光热治疗等领域显示出极大的潜在应用。
但目前大多数黑磷烯的研究以黑磷烯纳米片或黑磷烯量子点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与应用。近期,中国专利文献CN106744853A公开了一种石墨烯/黑磷纳米片/含氮离子液体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是将含有黑磷纳米片、含氮离子液体的溶液、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以及还原剂混合,在无氧条件下加热反应形成湿凝胶,然后再除去还原剂,经冷冻干燥后形成气凝胶。但该制备方法过程比较复杂,使用的水溶液有可能会氧化或破坏黑磷纳米片,且残留的还原剂会对复合气凝胶的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若能采用简单易行的制备方法,利用纯的黑磷烯自组装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气凝胶,且该黑磷烯气凝胶集合黑磷烯和气凝胶的优点,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低的密度、较高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以及优良的光热转换性能的黑磷烯气凝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黑磷烯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吸附材料在环保领域和作为储能材料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黑磷烯气凝胶,所述气凝胶具有由二维黑磷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所述黑磷烯气凝胶的光热转换效率为5~25%,密度为0.2~20mg/cm3,孔隙率为75~95%,比表面积为100~2000m2/g。
优选的,所述黑磷烯气凝胶的光热转换效率为8~20%,密度为2~15mg/cm3,孔隙率为80~95%,比表面积为300~1500m2/g。
优选的,所述黑磷烯气凝胶的光热转换效率为10~18%,密度为5~12mg/cm3,孔隙率为80~85%,比表面积为500~1000m2/g。
更具体的,所述黑磷烯气凝胶的光热转换效率可以为10%、18%、20%和25%等,密度可以为0.2mg/cm3、0.5mg/cm3、1mg/cm3、1.5mg/cm3等,孔隙率可以为80%、88%、92%和95%等,比表面积为800m2/g、1200m2/g、1800m2/g和2000m2/g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50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维氮化硼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