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膜式吸收冷凝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4196.2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2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孙冲;保罗·瓦格纳;叶孔萌;徐有勇;周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羿太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8 | 分类号: | B01D53/58;B01D53/78;B01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3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装置 吸收 冷凝 降膜式 喷头 底部气体出口 顶部气体出口 工艺可操作性 冷却介质出口 冷却介质进口 丝网除沫器 吸收液出口 吸收液进口 挡板 拱形挡板 过程强化 气体进口 双重效果 装置结构 换热管 集液釜 上管箱 吸收液 定距 管板 环道 筒体 物系 紧凑 | ||
1.一种降膜式吸收冷凝装置,包括筒体、上管箱、底部集液釜、气体进口、吸收液进口、吸收液环道、喷头、丝网除沫器、顶部气体出口、底部气体出口、拱形挡板、吸收液出口、定距挡板、管板、换热管、填料、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其特征在于,气体进口和吸收液进口位于上管箱,气体进口在吸收液进口以下,上管箱封头上设有一个顶部气体出口,吸收液经管程流入底部集液釜,底部集液釜的液面以上设置一个底部气体出口,釜底设有吸收液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式吸收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进口伸入至上管箱的对称轴位置后向下弯曲,为使气体在上管箱横截面上分布更加均匀,可以在气体进口的末端设置一个扩大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式吸收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液进口设置两个,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降膜式吸收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吸收液进口通过一层或多层圆管环道连通,圆管环道上对称均布若干个喷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式吸收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为管壳式结构,换热管均布在管板上,壳程设置若干块定距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降膜式吸收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内填充规整填料或散堆填料,换热管两端使用丝网固定管内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式吸收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气体出口处设有一个拱形挡板,防止吸收液溅入管道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式吸收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集液釜直径大于筒体直径,便于间歇和连续多工况操作。
9.利用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降膜式吸收冷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待吸收的气体从气体进口进入上管箱,吸收液从圆管环道上均布的喷头上喷下,与上升的气体逆流接触,可凝性组分被冷凝,可溶性组分被吸收,经吸收冷凝后的残余气体从顶部气体出口排出,温度升高的吸收液往下自然流动;
2)吸收液流经换热管时,在换热管的内壁和填料表面形成降液膜,增加液体流动时的扰动,促进其与壳程的冷却介质换热。填料的存在增加了气液接触的相界面积,进一步强化传质的效果;
3)移出热量的吸收液流至底部集液釜后,少量不凝性气体从底部气体出口排出,吸收液从吸收液出口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羿太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羿太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419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浸漆室废气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回收资源的烟道气脱硫脱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