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有串口通信检测的电池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2567.3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1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庄美英;陈庆捷;许雅莉;罗俊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特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2J7/00;H01M10/42;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有 串口 通信 检测 电池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有串口通信检测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管理单元、电源模块和外接电源,电池管理单元包括智能电池充电控制模块、串口通信检测模块和电池报警显示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智能电池充电控制模块、串口通信检测模块、电池报警显示模块连接;串口通信检测模块包括MCS‑51单片机和若干ASIC芯片,MCS‑51单片机与ASIC芯片之间设置有电平转换电路模块,MCS‑51单片机与智能电池充电控制模块连接,且智能电池充电控制模块与电池报警显示模块连接在一起,采用串口通信检测和单片机智能控制,可实时跟踪检测蓄电池的充电状态,调节充电方式,智能四段式充电保证充入足够的电量,避免出现欠充电和过充电,符合节能减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设有串口通信检测的电池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全球汽车工业面临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巨大挑战,发展电动汽车,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电气化,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在国际上已经形成广泛的共识,目前,我国已出台许多政策扶持和引导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加速提高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缩短其成熟期。
电动汽车通常由电池管理系统管理电池箱中的动力电池为电动汽车供电,动力电池根据不同的整车需求,单体数从几十个到上百串不等,其对动力电池的监控和管理必须放在动力电池系统首要考虑的对象之一,其每个单体的电压等必须进行实时通信,现有技术中,电池管理系统较为成熟的通信技术方案,主要使用CAN通信电路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的通信电路,CAN电路具有如下特点:监视与控制能力强,可靠性与故障容限高,实时响应性好,报文长度小,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复杂性简单,通信速率高,对环境的要求低,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点,但此种通信电路运用到电池管理系统中存在成本高,电路复杂等缺点。
而且,现有电动车蓄电池电量充满后不能彻底与电源自动断电,会导致能源的巨大浪费,不正确的充电方式使得徐电磁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而对废旧电池的处理不当对环境也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再者,目前传统的电动汽车充满电后还需要人工断电,而且充电时间较长,给消费者带来极大不便和烦恼,由于电动汽车所需的充电时间较长,所以人们大都选择在夜里对其充电,而一整夜的充电又会导致电动汽车出现过充电现象,也会对蓄电池的寿命造成影响,严重时,还可能发生火灾等事故,给人们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设有串口通信检测的电池管理系统,采用串口通信检测和单片机智能控制,可实时跟踪检测蓄电池的充电状态,调节充电方式,智能四段式充电保证充入足够的电量,避免出现欠充电和过充电,符合节能减排,且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有串口通信检测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管理单元、电源模块和外接电源,所述电源模块是由若干蓄电池组组成的,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包括智能电池充电控制模块、串口通信检测模块和电池报警显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智能电池充电控制模块、串口通信检测模块、电池报警显示模块连接,所述外接电源分别与电源模块、智能电池充电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串口通信检测模块包括MCS-51单片机和若干ASIC芯片,所述ASIC芯片分别与蓄电池组连接,所述MCS-51单片机与ASIC芯片连接,且所述MCS-51单片机与ASIC芯片之间设置有电平转换电路模块,所述MCS-51单片机与智能电池充电控制模块连接,且所述智能电池充电控制模块与电池报警显示模块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智能电池充电控制模块包括STC系列单片机、信号采样电路、自动断电电路和充电电路模块,所述充电电路模块包括恒流充电电路、恒压充电电路和浮充充电电路,所述STC系列单片机与电池报警显示模块连接,所述信号采样电路设置在MCS-51单片机与STC系列单片机之间,所述自动断电电路、恒流充电电路均与外接电源连接,且所述浮充充电电路与电源模块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特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特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25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