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送活鱼的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1258.4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1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邹海生;朱烨;江涛;洪扬;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2 | 分类号: | A01K6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业养殖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输送活鱼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捕鱼是将鱼集中到网箱中,再将鱼从渔塘网箱中打捞进鱼筐至卡车鱼箱中,上鱼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鱼装进鱼筐,再用起吊机将鱼筐从渔塘吊上岸或者运输车的鱼箱内,吊机结构过于复杂,成本高昂,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因此适用于渔港或码头;另一种是将鱼打捞进鱼筐后,用人工抬的方式将其抬上岸或卡车的鱼箱,这种上鱼方式不仅费时费工,并需要多人轮流作业,效率低下。
为了提高输送效率,目前一种新型的活鱼输送设备被研发出来,如图1所示,通过气泵4将鱼连同水从被转移鱼池1中抽取至容器2中暂存,之后在通过气泵5将该容器2中的鱼和水抽取至转移鱼池3。这种方式需要气泵4和5的来回手工切换,同时还要密切观察容器2的液面高度,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图2是另外一种活鱼输送设备,在储存罐11的一端顶部设置有进鱼端12,另一端底部设置有出鱼端10。工作时,关闭出鱼端10的阀门,打开气泵从管路13抽取储存罐11的气体,在负压作用下,进鱼端12连同鱼和水输送至储存罐11中;储存罐11中的水到达一定程度后,关闭抽气并打开吹气,气泵向储存罐11中吹扫气体,打开出鱼端10的阀门,将储存罐11中暂存的鱼和水输送至转移鱼池。但是这种设备由于进鱼端12设置在储存罐11的顶部,水在进入储存罐11中在重力和负压作用下导致鱼从空中摔落至储存罐11的液面中,可能会对鱼造成损伤;同时这种方案需要在储存罐11上开设至少3个孔,进鱼端12和出鱼端10的阀门亦需要手动开启或电子阀门开启,比较麻烦或者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当前活鱼运输设备需要手动开启同时在运输中可能会对鱼造成损伤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送设备,包括:
储存罐,所述储存罐顶部设置有进出气口,所述进出气口与气泵相连;
至少一个三通管,设置在所述储存罐底部,各所述三通管包括相互连通的主管、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所述主管连通所述储存罐,所述第一侧管连通被转移鱼池,所述第二侧管连通目标转移鱼池;
所述第一侧管设置有可单向打开的第一拍门,所述第一拍门铰接在所述第一侧管上,所述第一拍门的打开方向朝向所述储存罐;
所述第二侧管设置有可单向打开的第二拍门,所述第二拍门铰接在所述第二侧管上,所述第二拍门的打开方向朝向所述转移鱼池。
进一步的,所述储存罐底面为漏斗状,所述主管设置在所述储存罐的底部中央。
进一步的,所述储存罐内设置有传感器,与所述气泵相连;
当所述储存罐内的液面高度到达预定高度,所述气泵向所述储存罐内吹气;
当所述储存罐内的液面高度低于预设高度,所述气泵从所述储存罐内抽取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管通过钢丝软管连通被转移鱼池和/或所述第二侧管通过钢丝软管连通转移鱼池。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拍门和/或第二拍门为单独的一个拍门和/或多瓣式拍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拍门和/或第二拍门的边缘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管和/或所述第二侧管与各自的拍门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利用正负压原理,实现开启气泵的抽气和进气来迫使进口拍门和出口拍门的自动打开和关闭;
2、鱼水从罐底部进底部出,不存在高度落差的自由落体运动,因此避免了鱼被摔伤;
3、通过一个三通管连通被转移鱼池、目标转移鱼池和罐体,减少了罐体的开孔数量,便于安装和后续维护;
4、罐体内有传感器,用于监测罐内的液面高度,当液面到达一定高度时,自动关闭气泵的抽气并开启吹气,以清掉罐内的鱼水;清除完毕后再次抽气,以吸取鱼水至罐内,周而复始,实现自动运输活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2为现有技术中两种运输活鱼的设备原理图;
图3-5为本发明提供的活鱼输送设备的示意图;
图6a-6b为本发明在两个实施例中多瓣式拍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12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纹锁滑盖滑落控制机构
- 下一篇:一种水产养殖高效排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