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滑板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0291.5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8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吴检兵;朱海波;曹马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B62L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张健 |
地址: | 321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滑板 | ||
1.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把组(1)、前轮组(2)、折叠机构(3)、车架底板组(4)、刹车控制机构(5)、后轮组(6)、刹车器(7)、刹车钢线(8),车把组(1)和前轮组(2)连接组成滑板车的上折叠部,车架底板组(4)和后轮组(5)连接组成滑板车的下折叠部,上折叠部与下折叠部通过折叠机构(3)连接,刹车控制机构(5)安装在车架底板组(4)的后部靠近后轮组(6)的位置,刹车控制机构(5)通过刹车钢线(8)与刹车器(7)连接,刹车器(7)安装在后轮组(6)上,刹车控制机构(5)通过刹车钢线(8)控制刹车器(7)制动后轮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3)包括头管(31)、左右板(32)、上连杆(33)、左下连杆(34)、右下连杆(35)、拨杆(36)、弹性件(37),上连杆(33)、左下连杆(34)、右下连杆(35)位于左右板(32)内,头管(31)外一侧设置有连接部(311),头管(31)的连接部(311)与左右板(32)上端通过铰轴A铰接,上连杆(33)上部与头管(31)的连接部(311)通过铰轴A铰接,上连杆(33)下部通过铰轴B铰接在左下连杆(34)、右下连杆(35)之间,拨杆(36)下部通过铰轴E铰接在左下连杆(34)、右下连杆(35)之间,拨杆(36)上底部设置有凸起(361),上连杆(33)下端部为成弧形状,弧形状上分布有卡槽,拨杆(36)底中部与左下连杆(34)、右下连杆(35)之间通过弹性件(3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36)上底部设置的凸起(361)和上连杆(33)下端部设置的卡槽匹配,卡槽包括展开卡槽(331)、折叠卡槽(332),展开卡槽(331)与折叠卡槽(332)在上连杆(33)下端部的弧形状上相隔90度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36)的上端F(362)为向上弯折翘起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管(31)与车把组(1)连接,左下连杆(34)、右下连杆(35)下部与车架底板组(4)通过铰轴C铰接,左右板(32)下端与车架底板组(4)通过铰轴D铰接,铰轴D位于车架底板组(4)的位置位于铰轴C的前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控制机构(5)包括刹车踏板(51)、卡线板(52),卡线板(52)固定在刹车踏板(51)的底部,刹车踏板(51)与车架底板组(4)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踏板(51)包括踏盖体(511)、踏盖轴(512),踏盖轴(512)固定在踏盖体(11)中部,踏盖轴(512)上套有弹簧(513);
车架底板组(4)包括上底板(41)和下底板(42),上底板(41)与下底板(42)上下平行相隔形成车架底板组(4)的厚度,上底板(41)与刹车踏板(51)中踏盖体(511)匹配的位置开有踏盖体孔(411),下底板(42)与刹车踏板(51)中踏盖轴(512)匹配的位置开有踏盖轴孔(421);
踏盖体(511)穿置于上底板(41)的踏盖体孔(411)内,踏盖轴(512)穿过下底板(42),伸出踏盖轴孔(421)外,卡线板(52)通过螺丝(53)固定踏盖轴(421)底部,卡线板(5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刹车钢线(8)一端,刹车钢线(8)的另一端与刹车器(7)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盖体(511)穿置于踏盖体孔(411)内部与上底板(41)配合的位置设置有凸台(514),踏盖体(511)上部从前往后逐渐向上倾斜,踏盖体(511)上表面为凸凹不平的波纹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滑板车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13)位于踏盖体(511)与下底板(4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滑板车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板(52)横截面大于踏盖轴孔(4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029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摩托车来电提示模块
- 下一篇:一种多根线材缠绕工装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