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热水循环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9652.4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1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艾穗江;刘兵;阳悠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13 | 分类号: | F24H9/13;F24H9/20;F24H15/305;F24H15/395;F26B25/00;F26B23/10;A47K10/06 |
代理公司: | 佛山东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7 | 代理人: | 龙孟华 |
地址: | 52833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烘干 功能 热水 循环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热水循环装置,包括:循环管道、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烘干架、直流变速水泵、温度传感器和主控制器,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分别安装在所述循环管道的两端,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连接在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之间的所述循环管道上,所述烘干架的进水端、出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连接,所述直流变速水泵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管或所述第二支管上,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所述直流变速水泵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本发明具有烘干效果好且开冷水时热水器不启动的特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水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热水循环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市场上陆续出现各种带预热功能的燃气热水器或者配套热水循环装置均能实现中央热水系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燃气热水器的即开即热功能。
中央燃气热水器目前分为:三管安装(有回水管)和两管安装(无回水管)两种形式。大部分家庭在装修住房时没有中央热水意识,再考虑装修成本,一般不会选择安装回水管,因此现有家庭中央热水多为两管安装,并借助单向阀和冷水管道实现热水循环,而该中央热水系统依然存在开冷水热水器启动现象;另外由于该类型中央热水将热水管道与冷水管道全部加热为热水,在预热保温时段内管道中的热水能量全部以散热形式扩散到空气中了。
一篇申请号为201710259536.9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一种中央热水用毛巾烘干架,它串接在中央热水器的出热水管上,包括毛巾烘干架主体和安装在毛巾烘干架主体上的单向阀。将毛巾烘干架与单向阀集成在一起,在实现两管中央热水功能的同时实现毛巾烘干。但这一技术并不能解决开冷水热水器启动现象,另外该技术只是单纯依靠预热管道水温对烘干架进行加热,由于预热水温一般在48度以下,因此烘干架效果并不理想(并且预热48度的用户很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效果好且开冷水时热水器不启动的热水循环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热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管道、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烘干架、直流变速水泵、温度传感器和主控制器,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分别安装在所述循环管道的两端,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连接在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之间的所述循环管道上,所述烘干架的进水端、出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连接,所述直流变速水泵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管或所述第二支管上,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所述直流变速水泵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烘干架包括若干排并联的烘干管,在所述烘干架内设有与所述主控制连接的电加热装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循环管道、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为成型在一起的一体结构,所述烘干架与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之间为可拆卸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循环管道和所述主控制器安装在同一装置主体,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电加热装置之间通过航空插头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在所述第一支管或所述第二支管上设有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的水流量传感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截止阀和所述第二截止阀都为常开截止阀,所述第一支管靠近所述循环管道的进水端设置,所述第二支管靠近所述循环管道的出水端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96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