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框架结构隔震加固的柱的托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9464.1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5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党育;刘晨旭;温久宏;谢鹏飞;徐玲玲;王宗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H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蓝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2 | 代理人: | 栾洋洋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框架结构 加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框架结构隔震加固的柱的托换方法,在安装隔震支座处的上下框架柱外包钢管,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作为隔震支座的上下支墩,再在上下支墩上安装带牛腿的抱箍,抱箍上放置千斤顶或临时支撑,用于框架柱切割及安装隔震支座时的荷载托换,当隔震支座安装完成后,抱箍拆卸至下一处使用。本发明的既有框架结构隔震加固柱托换方法,使隔震支墩部分的施工大大简化,完成后的隔震支墩又作为托换支撑体系的一部分,而抱箍可拆卸重复使用,施工完成后不影响建筑美观和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加固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既有框架建筑采用隔震支座加固的柱的托换方法,属于抗震加固领域。
背景技术
既有框架结构进行隔震加固时,需要将原框架的柱的一部分切断并更换为隔震支座,因此,加固过程中需要将原建筑物的荷载通过托换体系传递至基础。目前国内对框架结构进行隔震加固时,对于框架柱的荷载托换,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对框架柱通过植筋、后浇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托换节点,采用型钢混凝土托换节点。
采用钢筋混凝土托换节点进行托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隔震支座的上、下支墩需满足罕遇地震下的承载力要求,所以通常隔震支墩的配筋都非常大,造成支墩部分施工困难;新增柱尺寸一般较大,影响建筑布局和功能;柱内植筋对原结构损伤较大,在施工时会使截面减小,降低安全度;托换结束后托换节点不可拆卸。如果采用型钢混凝土托换节点,虽然施工工期短,托换构件的截面较小,但该托换节点安装型钢、打孔穿螺栓及在型钢与柱之间灌浆等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托换结束后托换节点也不可拆卸。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受力明确,施工方便,托换部分可拆卸后重复使用,施工完成后不影响建筑美观和功能的框架结构隔震加固托换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既有框架结构隔震加固的柱的托换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一:加固隔震层梁,在隔震支墩处做好隔震支墩扩大头,并预埋好锚栓;
步骤二:柱在隔震支座上下支墩高度范围内,进行表面凿毛并清理后,在柱外侧放置外包钢管,并将底板与扩大头锚栓连接牢固,浇筑下支墩混凝土直至下预埋钢板标高处,钢管内浇筑混凝土与原框架柱结合,形成钢管混凝土;
步骤三:将下预埋钢板的预埋套筒连接好后,安装下预埋钢板,对下预埋钢板的轴线、标高和水平度进行精确定位后,将下预埋钢板与外包钢管焊接;以同样方式安装好上预埋钢板并浇筑上支墩混凝土,对隔震支座上的框架柱外设置钢管,钢管内浇筑混凝土,与原框架柱结合,形成钢管混凝土,作为隔震支座的上支墩;
步骤四:当上、下支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确定抱箍安装的标高及位置,清理抱箍位置处的钢管,并安装好抱箍;
步骤五:在下抱箍的牛腿处放置千斤顶,千斤顶上部支撑在上抱箍牛腿处,两侧千斤顶同时对抱箍施加设计作用力,对上部荷载进行托换;
步骤六:原框架柱的隔震支座位置处设上下两条切割线,用线切割锯将柱切断;
步骤七:复核上、下预埋钢板的水平度和标高,若与原设计有偏差,用比原设计强度高一等级的高强砂浆调整;
步骤八: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安装隔震支座,用连接螺栓将隔震支座与隔震支墩的预埋钢板连接;
步骤九:拆卸千斤顶和上、下抱箍,对外露的钢表面进行防锈和防火处理。
进一步地,在步骤一中,隔震支墩扩大头先浇筑,并采用三向环筋,与原框架梁、板或基础、基础梁通过穿筋等方式可靠连接,此外还要设置好与隔震支墩连接的预埋锚栓。
更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宜用无收缩混凝土或自密实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94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