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通道宽带微波光传输链路接收端稳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7718.6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4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喻洁;孙力军;瞿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0/40 | 分类号: | H04B10/40;H04B10/077;H04J14/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21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宽带 微波 传输 接收 端稳相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通道宽带微波光传输链路接收端稳相装置,包括相位测量导频链路、延时测量导频链路、控制器和多个光传输链路,针对每个光传输链路,都包括发射部分以及通过光纤相连的接收部分,相位测量导频链路和延时测量导频链路的输出端对应将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提供给接收部分,接收部分通过光纤将所述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传输给发射部分;发射部分将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连同其输入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给接收部分,接收部分将输入光信号输出,将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对应传输至相位测量导频链路和延时测量导频链路的接收端,以对光传输链路的相位差和时间差进行测量,从而稳相调节光传输链路中光信号的相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光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通道宽带微波光传输链路接收端稳相装置。
背景技术
微波光传输技术由于具有宽带、低损耗、分配灵活、抗干扰及低重量等方面的优势,非常适用于射频信号的传输和分配,特别是宽带高频信号,在本振信号传输分配、射频分布式拉远、相控阵子阵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这些应用中保证单通道微波光传输链路的相位稳定性和多通道之间的相位一致性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是光传输介质光纤受到外部环境(温度、振动等)的影响会导致光纤等效长度变化,使得所传输的射频信号相位发生抖动,各通道间的相位一致性受到影响。
目前,实现微波光传输链路的稳相方法主要有两种:被动补偿法和主动补偿法。被动补偿法不需要反馈控制,通过混频相消的方式,从而抵消射频相位的抖动,但是不适用于宽带信号。主动补偿法实际上是一个相位自动控制系统,包含三大模块:相位测量模块,相位补偿模块和控制器。通过相位测量模块(如鉴相器、乘法器等)测量微波光传输链路的相位的抖动量,利用控制器实现控制算法(如PID算法),控制相位补偿器件(如可调光纤延时线、波长可调激光器、移相器等)对相位进行反馈调节。当前报道的基于主动补偿法的微波光传输链路稳相也未考虑宽带信号和多通道信号的稳相。尽管目前有多种方法用于微波光传输链路的稳相,但现有的稳相技术仍然存在较大的缺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不满足宽带微波光链路的稳相要求。在现有技术中,被动补偿法由于混频器等微波器件的限制导致只能针对点频信号应用。主动补偿法中,高精度相位测量一般采用鉴相器或是基于矢量和的检波方式,也只适用于点频信号,在宽带情况下,信号的鉴相功能无法实现。
二是不满足多通道相位一致性的要求。就算能够单独实现单通道宽带微波光链路的稳相要求,整体结构也很复杂,而且只能保证射频信号的相位一致,不能保证各通道的信号周期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通道宽带微波光传输链路接收端稳相装置,以解决目前稳相技术无法实现多通道宽带微波光稳相传输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通道宽带微波光传输链路接收端稳相装置,包括相位测量导频链路、延时测量导频链路、控制器和多个光传输链路,针对每个光传输链路,其都包括发射部分以及通过光纤相连的接收部分,所述相位测量导频链路和延时测量导频链路的发射端对应将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提供给所述接收部分,所述接收部分通过所述光纤将所述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传输给所述发射部分;所述发射部分将所述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连同其输入光信号通过所述光纤传输给所述接收部分,所述接收部分将所述输入光信号作为输出光信号输出,将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作为测量光信号对应传输至所述相位测量导频链路和延时测量导频链路的接收端;
所述相位测量导频链路根据其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第一光信号,对对应光传输链路的相位差进行测量并将相位测量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延时测量导频链路根据其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第二光信号,对对应光传输链路的时间差进行测量并将时间测量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时间测量结果对所述光传输链路中光信号的相位进行粗调,根据所述相位测量结果对所述光传输链路中光信号的相位进行细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77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