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孔硅氟杂化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7192.1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2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徐荣;刘云;黄劲荣;钟璟;戚律;张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71/02 | 分类号: | B01D71/02;B01D67/00;B01D61/14;B01D5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孔 硅氟杂化膜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膜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孔硅氟(F-SiO2)杂化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问题备受关注,CO2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缓解全球变暖的关键是减少CO2排放。CO2捕获是实现CO2减排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CO2捕获是将CO2气体从其它气体产品中分离出来,如将CO2从空气(N2)、CH4气体中分离出来。目前用于CO2气体分离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和膜分离法。吸附法由于溶剂再生耗能大、成本高,限制了其在CO2气体分离中的应用。
膜分离法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CO2捕集方法,它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膜对气体的渗透选择性把CO2和其它气体分离开。无定型二氧化硅(SiO2)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分子筛分性,被认为是小分子气体分离膜的理想选择。但由于无定型SiO2膜的平均孔径为0.2-0.3nm,而CO2、N2和CH4的动力学直径分别为0.33nm、0.36nm和0.38nm,因此不能大量透过SiO2膜,限制了该膜在CO2分离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当前SiO2气体分离膜孔径较小和对CO2渗透率较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孔硅氟(F-SiO2)杂化膜的制备方法来改善SiO2膜的孔径,提高CO2气体分离中的渗透率和选择性。通过TEOS和NH4F水解和共聚形成Si-F键,增大了Si-O-Si键的角度,从而扩大了硅网络尺寸,增大了膜孔径。将该膜用于CO2气体分离中,由于Si-F键的存在使膜的有效孔径增大,对CO2表现出优异的渗透选择性。
本发明提供的微孔硅氟(F-SiO2)杂化膜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TEOS、NH4F、水和HNO3加入乙醇溶剂中进行水解和共聚反应制备硅氟溶胶;
其中,水解和共聚的温度为40-60℃,水解和共聚时间为3-4h;
TEOS、NH4F、水和HNO3的摩尔比为1:0.1-0.3:200:0.1,TEOS的质量分数为1.0%;
(2)采用旋转擦涂法将ZrO2溶胶涂覆在多孔超滤硅膜上,550℃空气气氛中煅烧得到膜的中间层;
其中,多孔超滤硅膜的孔隙率为50%;所述膜的中间层的平均孔径为1-2nm。
(3)将步骤(1)中得到的硅氟溶胶稀释2倍后,通过旋转擦涂法将稀释后的硅氟溶胶涂覆到步骤(2)中得到的中间层上,惰性气氛中煅烧得到微孔硅氟(F-SiO2)杂化膜,煅烧温度为300-400℃,煅烧气氛为氮气,煅烧时间20-30min。
本发明制得的微孔硅氟(F-SiO2)杂化膜厚度100nm左右。
本发明还提供了微孔硅氟(F-SiO2)杂化膜的应用,制得的杂化膜用于CO2气体分离。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TEOS和NH4F加入到乙醇溶液中在HNO3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和共聚,在水解和共聚的过程中,TEOS和NH4F发生化学反应使制得的溶胶内形成Si-F键,增大了Si-O-Si键的角度,使膜的网络结构变的疏松,膜孔径增大,使CO2气体更容易通过膜,从而增加了膜对CO2的渗透性,显著增加了CO2/CH4的选择性。将其用于CO2气体分离中对CO2表现出优异的渗透选择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71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