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大截面加固既有柱的自复位混凝土框架及其实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5487.5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9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威;丛昕彧;耿相日;谢新莹;赵星;周益国;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H9/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大 截面 加固 既有 复位 混凝土 框架 及其 实施 方法 | ||
1.增大截面加固既有柱的自复位混凝土框架,它包括既有框架(1),既有框架(1)包括既有框架柱(2)、既有框架梁(3)和既有梁柱节点(4),既有框架柱(2)沿竖直方向固接在基准面(7)的上端,既有框架梁(3)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既有框架柱(2)的上端,既有框架柱(2)与既有框架梁(3)通过既有梁柱节点(4)固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大截面加固既有柱的自复位混凝土框架还包括扩充框架柱(5),扩充框架柱(5)固接在既有框架柱(2)的侧面,扩充框架柱(5)和既有框架柱(2)组成自复位框架柱(6),扩充框架柱(5)的内部沿高度方向设有孔道通孔(5-1),孔道通孔(5-1)内插装有预应力筋(5-2),预应力筋(5-2)锚固在扩充框架柱(5)的上下两端,自复位框架柱(6)的下端与基准面(7)的交界处沿圆周方向设有开槽(6-1),开槽(6-1)内灌装有纤维水泥浆(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大截面加固既有柱的自复位混凝土框架,其特征在于:预应力筋(5-2)的下端通过下锚具(5-3)锚固在扩充框架柱(5)的下端且设置在扩充框架柱(5)与基准面(7)的交界面以下,预应力筋(5-2)的上端通过上锚具(5-4)锚固在扩充框架柱(5)的上端且设置在扩充框架柱(5)与既有框架梁(3)的交界面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增大截面加固既有柱的自复位混凝土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充框架柱(5)的内部沿宽度方向均布设有多个纵筋(5-6),每个纵筋(5-6)均沿高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增大截面加固既有柱的自复位混凝土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充框架柱(5)的内部沿宽度方向对称设有多个销键筋(5-5),每个销键筋(5-5)均沿高度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增大截面加固既有柱的自复位混凝土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销键筋(5-5)横截面的形状为“L”形,销键筋(5-5)长边的一侧垂直插装在既有框架柱(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增大截面加固既有柱的自复位混凝土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充框架柱(5)的内部沿高度方向均布设有多个箍筋(5-7),每个箍筋(5-7)均沿圆周方向水平设置。
7.增大截面加固既有柱的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布置钢筋:在既有框架柱(2)的侧面设置销键筋(5-5)、纵筋(5-6)和箍筋(5-7),销键筋(5-5)、纵筋(5-6)和箍筋(5-7)均设置在扩充框架柱(5)所在的区域内;
步骤二:设置预应力筋(5-2):沿既有框架柱(2)的高度方向设置孔道通孔(5-1),在孔道通孔(5-1)内设置预应力筋(5-2),预应力筋(5-2)的下端通过下锚具(5-3)锚固在扩充框架柱(5)的下端且设置在扩充框架柱(5)与基准面(7)的交界面以下,扩充框架柱(5)的上端且在扩充框架柱(5)与既有框架梁(3)的交界面以上设置上锚具(5-4);
步骤三:浇筑:在既有框架柱(2)的侧面设置钢模,钢模内的形状即为自复位框架柱(6)的形状,从钢模的上端浇灌混凝土,完成对扩充框架柱(5)的浇筑,并养护至设计强度;
步骤四:张拉预应力筋(5-2):通过旋紧上锚具(5-4),对预应力筋(5-2)进行张拉,通过上锚具(5-4)将预应力筋(5-2)的上端锚固在扩充框架柱(5)的上端且设置在扩充框架柱(5)与既有框架梁(3)的交界面以上;
步骤五:开槽灌浆:在自复位框架柱(6)的下端与基准面(7)的交界处沿四周方向切割开槽(6-1),然后在开槽(6-1)内灌装纤维水泥浆(6-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增大截面加固既有柱的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待扩充框架柱(5)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以后,再进行切割开槽(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54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β-胡萝卜素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下一篇: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