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王紵器的制作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185409.5 | 申请日: | 2017-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8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来华;陈柯宇;陈鹏宇;陈俐宇;靳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来华 |
| 主分类号: | B44C5/00 | 分类号: | B44C5/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许艳敏 |
| 地址: | 45455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王紵器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王紵器的制作方法,该方法为制作模型、根据模型制作阴模,在阴模内铺涂一层糯米薄膜进行隔融,然后在铺涂有糯米薄膜的阴模内进行裱胎、室温下晾干,裱胎完成后采用多顶点气动加压和便拆式膜构脱模方法进行脱模,即可得到所述的野王紵器。该制作工艺采用玻璃钢制作阴模、同时在阴模内铺涂有糯米薄膜,隔融分离。实现了一模多胎的批量化、标准化生产,制作一个模具后即可采用该模具进行大批量的生产特定形状的野王紵器,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有效解决了等直径的野王紵器脱模难度大、易造成损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直径面夹纻胎漆器的脱胎问题,具体涉及一种野王紵器初成品的制作工艺;尤其是野王紵器的脱胎工艺。
技术背景
野王紵器是唯一一种以地域名称命名的历史著名漆器,是以纻麻布与漆制成髹漆之器,史称“野王紵器”。
“野王紵器”的夹纻胎工艺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艺,采用该工艺制作的各种模型的器具、首饰盒等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传统的夹纻胎漆器脱模一直秉承泥胎、木胎、石膏胎等一模一胎、一胎一型的手工脱模方法来制作漆器,否则无法进行较好的脱模,但是这种一模一胎、一胎一型的方法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材料,使用完毕后的模型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这种单一的生产方法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王紵器的制作工艺,该工艺实现了野王紵器一模多胎、标准化脱胎水平,能够实现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的生产;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模一胎、一胎一型的制作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野王紵器制作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要求制作野王紵器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制作野王紵器阴模;
(2)在步骤(1)所述制作的阴模内表面铺涂一层糯米薄膜制品;
(3)在步骤(2)所述铺涂有糯米薄膜的阴模内裱胎,裱胎完成后晾干;
(4)待胎型干燥后,采用多顶点气动加压和便拆式膜构脱模方法进行脱模,脱模完成后即得到所需的野王紵器。
所述的野王紵器的制作工艺,步骤(1)所述野王紵器模型是采用木质材料、按照常规方法制作的。
所述的野王紵器的制作工艺,步骤(1)所述野王紵器阴模至少由两块模块构成,在每块模块上均设有通气孔。
所述的野王紵器的制作工艺,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为3~5mm。
即根据制作的野王紵器器型不同,制备多块模块拼接为阴模,对于形状简单的野王紵器,采用两块模块拼接为阴模即可,而针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野王紵器(如类似异型的人体各部位等),制作的阴模则是由多块模块拼接而成的,即构成了便拆式模构。
所述的野王紵器的制作工艺,步骤(1)所述制作阴模为采用玻璃钢材料、利用常规的方法制备而成。
所述的野王紵器的制作工艺,步骤(2)所述的糯米薄膜的厚度为1~6μm。
所述的野王紵器的制作工艺,步骤(3)所述的裱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在已经铺涂糯米薄膜的阴模内由内向外依次铺涂天然大漆和麻布;铺涂在糯米薄膜上的一层为天然大漆,然后在天然大漆层上铺涂一层麻布,再在麻布上铺涂一层天然大漆,天然大漆层与麻布层依次交替进行,达到要求的厚度为止,铺涂的最外层为天然大漆层。
所述的野王紵器的制作工艺,步骤(3)所述裱胎完成后晾干时的温度为25±5℃、湿度为85%±5%。
所述的野王紵器的制作工艺,步骤(4)所述的多顶点气动加压时的压力为4~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来华,未经陈来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54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