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封性检测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5258.3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7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加富;缪磊;陈冉;马伟;黎宗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性 检测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性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封性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在一些设有腔体或者通孔的产品上,而所述腔体或者通孔中安装有零部件,为使所述零部件与基座之间形成密封,往往在两者之间设置密封层进行密封,为了检测两者结合后的密封性,通常采用在腔体或孔洞的一侧采用下压式的方法对所述零部件上的孔洞进行密封而在腔体或孔洞的另一侧抽负压的方式进行密封性检测,在传统检测方法中,由于下压的压力会使得所述零部件与基座之间的缝隙变小,缝隙变小后会使得两者的密封性得到提升,然而这就会导致实际存在密封性欠佳问题的产品被漏检,大大降低了检测成功率及检测精度。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密封性检测机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检测机构,其在待测部位进行贴膜封闭之后,再将待测产品下压使得腔体或者通孔形成上下密封,再充气或抽气进行密封性检测,在提高密封性检测精度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密封性检测的成功率,避免漏检或误检。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密封性检测机构,包括:
治具组件,该治具组件包括安装基板、设于安装基板上的Y向驱动器及由Y向驱动器所驱动的治具;以及
设于治具组件旁侧的气源供给组件,
其中,治具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容纳槽,容纳槽的底壁上设有若干个真空吸盘。
优选的是,气源供给组件包括:
设于治具旁侧的气管转接板;以及
设于气管转接板与治具之间的Y向推块,
其中,Y向推块与气管转接板相固接,Y向推块上形成有沿Y向延伸且朝向治具的至少一根推动端,治具在Y向驱动器驱动下使得推动端选择性地伸入容纳槽内。
优选的是,治具的另一侧设有向容纳槽内选择性施加推力的X向定位气缸,X向定位气缸的施力方向与推动端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优选的是,治具上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用于密封待测部位的密封圈。
优选的是,气管转接板上设有通往密封槽内的供气管。
优选的是,治具组件的上方架设有下压组件,下压组件包括:
水平延伸的轴系安装板,该轴系安装板的下表面固接有至少两根第一导柱及第二导柱;以及
设于轴系安装板上的下压驱动器,
其中,第二导柱上滑动套设有测试压头安装座,下压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穿过轴系安装板后与测试压头安装座传动连接。
优选的是,第一导柱与第二导柱竖直向下延伸直至与安装基板相抵,气管转接板套设于第一导柱之上。
优选的是,测试压头安装座的下表面设有下压定位柱及下压头,下压头偏置地设于待测部位的正上方,容纳槽的侧壁上形成有与下压定位柱相对应的下压定位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由于治具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容纳槽,容纳槽的底壁上设有若干个真空吸盘,从而提高了待测产品在容纳槽的定位精度并能防止在检测过程中发生错位;
2、由于Y向推块与气管转接板相固接,Y向推块上形成有沿Y向延伸且朝向治具的至少一根推动端,治具在Y向驱动器驱动下使得推动端选择性地伸入容纳槽内,从而使得容纳槽内的待测产品能够选择性地被Y向推块沿Y向推至容纳槽的侧壁上被夹紧定位,进一步提高了待测产品在容纳槽内的定位精度;
3、由于治具的另一侧设有向容纳槽内选择性施加推力的X向定位气缸,X向定位气缸的施力方向与推动端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从而使得容纳槽内的待测产品能够选择性地被X向定位气缸沿X向推至容纳槽的侧壁上被夹紧定位,进一步提高了待测产品在容纳槽内的定位精度;
4、由于测试压头安装座的下表面设有下压定位柱及下压头,下压头偏置地设于待测部位的正上方,容纳槽的侧壁上形成有与下压定位柱相对应的下压定位孔,从而提高了下压时压头的下压位置精度,能有效防止由于下压错位导致的产品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密封性检测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密封性检测机构的爆炸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密封性检测机构中治具组件与气源供给组件相配合时的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密封性检测机构中下压组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52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