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输入脉冲信号调制的电源驱动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4730.1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1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江明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启兴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3/013 | 分类号: | H03K3/013;H03K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徐金琼,刘东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输入 脉冲 信号 调制 电源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输入脉冲信号调制的电源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驱动电路,输入级控制信号是PWM脉冲信号,其脉冲电压值在5V左右,而驱动级中使用100V左右的电压值区间,如果在驱动级产生干扰噪声或电子元件短时失效,噪声或短路电流极有可能掩盖输入级控制信号,导致控制失效,进一步造成系统失效,从而引发可能的重大安全事故并承受经济损失;传统滤波电路存在增益衰减,对基准电压很低的控制信号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驱动级缺乏有效的放电回路,影响系统的工作稳定性;输出级缺乏隔离器件、放电回路和电流引导,电路工作响应时间较长。因此,设计安全、稳定、可靠且响应时间短的驱动电路或防滑阀电源控制电路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输入脉冲信号调制的电源驱动电路,其旨在解决现有驱动电路缺乏短路保护、有效的放电回路或电流引导电路,存在控制失效,且不能指示输入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输入脉冲信号调制的电源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进一步包括脉宽调制信号发生器:连接电源;初级脉冲扫描电路:接收脉宽调制信号发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变压单元:接收脉宽调制信号发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次级脉冲扫描电路:接收变压单元的输出电压;过冲保护电路:其中包括电磁阀,通过次级脉冲扫描电路获得开闭信号;变压单元:还接收初级脉冲扫描电路输出的电压。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初级脉冲扫描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栅极连接电源,源极和漏极相连;第二三极管:栅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源极且漏极也连接第一三极管的源极;第三三极管:漏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源极,源极接地;第一反相器:输入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栅极;第二反相器:输入端连接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第四三极管:源极接地,漏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栅极,其栅极连接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第五三极管:源极连接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栅极连接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漏极连接至脉宽调制信号发生器;第六三极管:栅极连接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源极接地,漏极连接至变压单元。两个反相器形成正反馈;正常工作时,不会产生漏电;为控制脉冲信号提供了同步升压,显著提高了电路噪声最高容纳值;实质地增加可靠性、稳定性和电路抗噪声能力;降低控制失效发生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变压单元,包括变压器,与变压器并联的第一电容。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次级脉冲扫描电路,包括第七三极管:栅极连接变压单元,源极接地;上拉电源:连接第七三极管的漏极;达林顿管:基极连接第七三极管的漏极;第一二极管:正极连接达林顿管的发射极且负极连接达林顿管的集电极;第二二极管: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负极接地。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过冲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隔离次级脉冲扫描电路和过冲保护电路;第三二极管:正极连接第二电容;第一齐纳二极管:正极接地,负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第三电容: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第三电容另一端还连接有第四二极管和第二齐纳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第二齐纳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电磁阀并联第三电容。提供了限流,导流和放电回路,提升了电路响应时间和稳定性;提供了回路隔离保护。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上拉电源,选用电压100V的直流电,通过限流电阻连接第七三极管的漏极。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电源,选用电压5V的直流源。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三极管,选用N沟道和/或P沟道双极型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反相器,包括N沟道双极型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和P沟道双极型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P沟道双极型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有供电电压VCC。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初级脉冲扫描电路,将脉宽调制信号发生器(100)的脉冲信号基准电压至7V左右,即基准电压同步升压至7V左右。提升了抗干扰性。
上述方案中,所述数字隔离器: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发送模块包括正相边沿检测模块、反相边沿检测模块、非重叠逻辑控制模块、电流产生电路模块、主线圈N1以及逻辑门电路非门U15和与门U16;
输入信号IN分别连接正相边沿检测模块的输入IN和反相边沿检测模块的输入IN;正相边沿检测模块的输出OUT连接非重叠逻辑控制模块的输入IN;
反相边沿检测模块的输出OUT通过非门U15连接与门U16的一个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启兴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启兴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47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叠氮化钠诱发一品红芽变的方法
- 下一篇:黄瓜单倍体植株加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