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行走机构的感应式多目虚拟现实全景摄录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3651.9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4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伟雄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7/18;H04N5/232;G03B17/56;F16M11/2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中国香港葵涌大连排道172***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行走 机构 感应 式多目 虚拟现实 全景 摄录 平台 | ||
1.一种具有行走机构的感应式多目虚拟现实全景摄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伸缩装置(2)、阻尼转盘(3)以及安装支架(4),所述的底座包括底板(11)、气缸(12)以及履带行走机构(13),所述的底板(11)是分别固定设置在气缸(12)的两端,履带行走机构(13)是与底板(11)相互连接;
所述的伸缩装置(2)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的套筒(21)、与套筒(21)相互套接的活动杆(22)、固定螺栓(23)以及折叠撑杆(24);所述的活动杆(22)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螺孔(25),并在所述的套筒(21)上设置有与第一螺孔(25)相对应的第二螺孔(26),固定螺栓(23)穿过第一螺孔(25)、第二螺孔(26)对套筒(21)、活动杆(22)进行固定;
所述的阻尼转盘(3)包括固定底盘(312)、转动盘(311)以及发条弹簧(314);所述的固定底盘(312)是与活动杆(22)通过插销(315)相互连接;所述的固定底盘(312)通过转动盘(311)上设置的转轴(313)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的发条弹簧(314)是设置在固定底盘(312)与转动盘(311)之间的空腔内,发条弹簧(314)的一端是与固定底盘(312)相互固定连接,发条弹簧(314)的另一端是与转轴(313)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的安装支架(4)包括竖直固定在转动盘(311)上的支撑板(41)、横向设置的阻尼转轴(42)以及安装板(43);所述阻尼转轴(42)的一端是与支撑板(41)相互连接,阻尼转轴(42)的另一端是与安装板(43)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的固定底盘(312)上设置有压感式显示屏(316),转动盘(311)上设置有凸块(317),凸块(317)上设置有与压感式显示屏(316)相互抵接的转轮(318),并在转动盘(311)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屏(319),所述的压感式显示屏(316)、液晶显示屏(319)分别与外部的显示控制器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行走机构的感应式多目虚拟现实全景摄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履带行走机构(13)包括履带(131)、履带轮(132)、履带轮支架(133)以及固定设置在底板(11)上的驱动装置(14),履带轮支架(133)是与底板(11)相互固定连接,履带轮(132)设置在履带轮支架(133)上,履带(131)是设置在履带轮(132)上,驱动装置(14)是与履带轮(132)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行走机构的感应式多目虚拟现实全景摄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21)内竖直设置有滑槽,活动杆(22)上竖直设置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行走机构的感应式多目虚拟现实全景摄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21)是碳素结构钢制成,活动杆(22)是磁化的碳素结构钢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行走机构的感应式多目虚拟现实全景摄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撑杆(24)包括第一折叠板(241)、第二折叠板(242),第一折叠板(241)、第二折叠板(242)的一端通过铰轴(243)相互铰接,第一折叠板(241)、第二折叠板(242)的另一端是分别与套筒(21)相互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行走机构的感应式多目虚拟现实全景摄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折叠板(241)、第二折叠板(242)是由L形钢板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行走机构的感应式多目虚拟现实全景摄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313)与转动盘(311)是一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行走机构的感应式多目虚拟现实全景摄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盘(31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把手(32)的连接孔(33),连接孔(33)内设置有第一齿槽(33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行走机构的感应式多目虚拟现实全景摄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32)与连接孔(33)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齿槽(321),第一齿槽(331)与第二齿槽(321)是相互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伟雄,未经张伟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365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