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桃果实风味性状相关的SNP标记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2150.9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9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谢华;徐摇光;任飞;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A01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果实 风味 性状 相关 snp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与桃果实风味性状相关的SNP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2个与桃果实风味性状相关的SNP标记,并基于该SNP标记提供了鉴定桃果实风味性状的方法,可用于快速鉴定桃果实为酸表型还是非酸表型。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的检测成本低、操作简单,预测的准确性在90%以上,在桃新品种的果实风味性状的预测上有重要的意义,能有效提升桃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组与桃果实风味性状相关的SNP标记、桃果实酸/非酸表型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桃(Prunus persica)是世界四大果树之一。中国桃总产量占全世界的32.9%,出口量只占世界贸易量的0.3%,近十年来欧盟和美国的桃消费也没有明显增加,国内桃产量出现严重的过剩,桃品质的提升是解决桃产业这一现状的重要途径。对于桃的消费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果实的感官品质,而酸度是肉质水果感官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桃品种经济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杂交育种中一个关键的衡量标准。
在对桃基因组的研究中,与其紧密连锁的区域位于第5号染色体顶端,称为Dlocus,源于法语“Doux”,“甜”之意。科学家主要是利用SSR、RAPD、AFLP、RFLP等多种传统分子标记技术对D locus进行定位研究,其精度有限。随着二代测序成本的大幅降低,越来越多的SNP分子标记被发现,相比于其他分子标记,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具有数量大、分布密集,易于自动化和计算机分析等优点,SNP作为新一代最高密度的分子标记,可与个体的表型进行关联分析,是研究农艺性状的遗传机制的重要数据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也广泛应用到作物育种方面。目前对桃SNP分型的高通量方法主要有两种,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基因芯片技术。之前桃的芯片有9K位点,相比较于桃群体SNP的多态性(1%以上),这些位点的密度还是过低,本发明提供的SNP位点是基于现今最高密度的桃芯片(174K),能够有针对性的快速对更多的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本发明提供了2个用于桃果实酸性/非酸性性状预测的SNP分子标记,在桃新品种的果实风味性状的预测上有重要的意义,精准育种,有效提高桃的育种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检测待测桃树基因组的g.643147位点或g.699037位点的基因型的物质的新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检测待测桃树基因组的g.643147位点或g.699037位点的基因型的物质在鉴定或辅助鉴定待测桃树的果实为酸性表型还是非酸性表型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检测待测桃树基因组的g.643147位点或g.699037位点的基因型的物质在制备鉴定或辅助鉴定待测桃树的果实为酸性表型还是非酸性表型的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待测桃树的果实为酸性表型还是非酸性表型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鉴定或辅助鉴定待测桃树的果实为酸性表型还是非酸性表型的方法为如下(a1)或(a2):
所述(a1)包括如下步骤:检测待测桃树基因组的g.643147位点的基因型为AA、AG还是GG,
若所述待测桃树基因组的g.643147位点的基因型为AA,则该待测桃树的果实为或候选为酸性表型;
若所述待测桃树基因组的g.643147位点的基因型为AG或者GG,则该待测桃树的果实为或候选为非酸性表型;
所述(a2)包括如下步骤:检测待测桃树基因组的g.699037位点的基因型为TT、TG还是GG,
若所述待测桃树基因组的g.699037位点的基因型为TT,则该待测桃树的果实为或候选为酸性表型;
若所述待测桃树基因组的g.699037位点的基因型为TG或者GG,则该待测桃树的果实为或候选为非酸性表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21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