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酞菁蓝颜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1940.5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0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肖于才;汪国建;徐再汉;刘春华;肖少林;张鹏;刘邦坤;熊宁;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城亚邦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7/41 | 分类号: | C09D7/41;C09D5/03;C09B67/20;C09B67/04;C09B67/08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2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酞菁蓝 颜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颜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酞菁蓝颜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对助磨剂和溶剂法合成出的粗品铜酞菁进行研磨,制得均相铜酞菁;经溶剂蒸煮、分散包覆、树脂分散、挤出造粒处理后,制得酞菁蓝颜料;本发明提供的酞菁蓝颜料的制备方法工序少、能耗低、污染少、颜料性质好、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颜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酞菁蓝颜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粉末涂料是一种不含溶剂的固态涂料,常用于金属基材的保护和装饰。作为制备粉末涂料的常用原料之一,酞菁蓝颜料本身的分散性能和稳定性能会影响产品的着色力、光泽度和收率。目前,适用于制备粉末涂料的是稳定性较好的ɑ晶型和β晶型结构的酞菁蓝,上述两种晶型酞菁蓝的生产方法为:
第一种是固相法合成、酸析法精制,其具体生产过程如下:1)原料即将苯酐、尿素、亚铜、钼酸铵在高温反应釜条件下反应,生成粗品铜酞菁缩合物,经酸处理、压滤、洗涤、干燥、粉碎,得到粗品铜酞菁;2)经酸溶、稀释、酸煮、压滤、酸洗、加助剂碱煮、压滤、碱洗、干燥粉碎,得到稳定的ɑ晶型酞菁蓝干粉。
第二种是溶剂法合成、研磨法精制,其具体生产过程如下:1)原料即将苯酐、尿素、亚铜、钼酸铵在烷基苯溶剂中进行高温反应,生成粗品铜酞菁缩合物,回收溶剂后,经酸处理、压滤、洗涤、干燥、粉碎,得到粗品铜酞菁;2)先将粗品铜酞菁、有机溶剂、助磨剂或无机盐进行球磨或捏合,然后经酸煮、压滤、酸洗、碱煮、压滤、碱洗、干燥粉碎,得到β晶型酞菁蓝干粉。
上述两种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精制流程长,污水排放量大,能源消耗大;第二,压滤、干燥处理后,颜料的一次粒子会凝聚成二次粒子,呈聚集体状态,导致颜料的着色力和分散性能变差。第三,经干燥、粉碎处理后得到的是干粉制剂,表观粒度细,扬尘大,生产环境恶劣,大气环境治理难度大。
为了解决颜料的着色力和分散性问题,现有技术中有如下两种方法:其一是在精制阶段的酸洗、碱煮工序中加入助剂,对颜料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分散性;其二是将精制后的颜料加工成色母进行使用。然而,前者所用的助剂难以被回收利用,导致水质污染严重,废水处理难度大;后者加工工序多,能源消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序少、能耗低、污染少、颜料性质好、使用方便的酞菁蓝颜料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溶剂法合成出粗品铜酞菁,粗品铜酞菁和助磨剂在冷冻式磨粉机中混匀、分散、研磨,制得软质均相铜酞菁;
(2)将软质均相铜酞菁转入锥形蒸馏反应釜中,加入第一溶剂,通入氮气保护反应至结束,在64-108℃下,回流处理,制得均相β晶型酞菁蓝;
(3)分多次将分散剂加入均相β晶型酞菁蓝中,分散、包覆处理20~45分钟;
(4)分多次将热固性树脂加入预溶釜中,加入第二溶剂,通入氮气保护反应至结束,在25-35℃下,搅拌处理,制得均匀的树脂液;
(5)将树脂液和步骤(3)中的产物混合,搅拌处理,至颜料完全分散均匀;减压蒸馏,回收溶剂;调温至75-80℃,排料,通过三螺杆挤出机分散、挤出、造粒,制得酞菁蓝颜料;
上述步骤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如下,粗品铜酞菁:助磨剂:第一溶剂:第二溶剂:分散剂:热固性树脂=50:1~1.5:100~200:20~80:0.5~2:10~1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原料粗品铜酞菁的性质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影响很大。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粗品铜酞菁的纯度≥98.5%,游离铜含量≤300ppm,磁铁含量≤60ppm,PH为7.5±1.5,电导率≤500us/cm;各指标如果超出以上范围、尤其是游离铜含量过高会影响下游产品粉末涂料的耐候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城亚邦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宣城亚邦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19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