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量元素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0782.1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5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薛守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州市东方红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2;C05G3/0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35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量 元素 缓释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肥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缓释肥,具体涉及一种大量元素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缓释肥为包膜型缓释肥,包膜型缓释肥是在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包覆包膜层而形成的,包膜层对复合肥料的溶解和养分的释放速率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前期由于包膜完整水分渗透困难,中后期随着包膜内大量的复合肥料溶解对包膜造成损伤,复合肥料的溶解和养分的释放速率大大的加快,前期释放慢后期爆发式释放,养分不能均匀合理的释放和利用,且这种包膜型缓释肥成本极高,极大的限制了缓释肥的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大量元素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没有薄膜层,能够调节缓释速率,肥效释放稳定、时间长,提高肥料利用率。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量元素缓释肥,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尿素160~180、磷酸一铵50~80、磷酸二铵30~40、磷酸氢二钾30~40、碳酸钾30~40、硝酸钾30~40、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30~45、FeCl3·6H2O 6~15、ZnSO4·7H2O 5~8、MnSO4·H2O 2~5、木薯淀粉20~50、壳聚糖50~80、海藻酸钠50~80、吲哚丁酸2~5、聚乙烯醇2~8、羧甲基纤维素钠5~10、烷基苯磺酸钠3~5。
所述的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微量元素为铜、硼、锌、锰、铁,其质量比优选为1:1:3:1:2。
所述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平均聚合度优选为1800~2200。
所述的聚乙烯醇平均聚合度优选为1500~1900。
一种大量元素缓释肥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1)将 FeCl3·6H2O、ZnSO4·7H2O、MnSO4·H2O混合,加水至完全溶解,95~100℃搅拌2~3h,然后加入木薯淀粉和水混合形成乳液,再加入磷酸氢二钾、碳酸钾、硝酸钾、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75~80℃搅拌2~3h,造粒、干燥;
2)将壳聚糖与海藻酸钠混合,加水溶解后,搅拌10min,再加入吲哚丁酸、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烷基苯磺酸钠混合,20~25℃静置3~5h,离心,取下层凝胶状固体,与剩余原料混合后形成高黏度材料团,包覆于步骤1)颗粒表面,脱水、干燥,得大量元素缓释肥。
步骤1)中,优选80℃~90℃的真空干燥。
步骤2)中,搅拌速度优选为800~900转/分。
本发明大量元素缓释肥,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能改良土壤,均衡释放养分,配方合理,没有薄膜层,缓释肥内部有效成分负载于铁磁性结构载体上,降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其水溶性、稳定性和表面功能性,外部有效成分负载于凝胶载体上,保证快速提供养料的同时,有效成分长效释放,肥料用料少,肥效时间长;缓慢扩散,并添加了数种缓溶性营养元素,更有利于肥效的有效释放,健壮植株,提高抗病、抗旱、抗冻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
实施例1
一种大量元素缓释肥,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尿素170、磷酸一铵60、磷酸二铵38、磷酸氢二钾35、碳酸钾36、硝酸钾36、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40、FeCl3·6H2O 10、ZnSO4·7H2O 6、MnSO4·H2O 4、木薯淀粉30、壳聚糖70、海藻酸钠70、吲哚丁酸4、聚乙烯醇6、羧甲基纤维素钠8、烷基苯磺酸钠4。
一种大量元素缓释肥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1)将 FeCl3·6H2O、ZnSO4·7H2O、MnSO4·H2O混合,加水至完全溶解,95~100℃搅拌2~3h,然后加入木薯淀粉和水混合形成乳液,再加入磷酸氢二钾、碳酸钾、硝酸钾、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铜、硼、锌、锰、铁,质量比为1:1:3:1:2),75~80℃搅拌2h,造粒、80~90℃的真空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州市东方红肥业有限公司,未经宿州市东方红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07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