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赤霉烯酮水解酶ZHD101突变体及利用该突变体水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180443.3 申请日: 2017-11-23
公开(公告)号: CN109825484B 公开(公告)日: 2022-06-28
发明(设计)人: 佟毅;陈博;朱玉山;林敏;苏会波;王靖;唐堂;杨鑫;吴延东;赵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中粮生化有限公司;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主分类号: C12N9/18 分类号: C12N9/18;C12N15/55
代理公司: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代理人: 洪俊梅;张淑珍
地址: 130033 吉林省长***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玉米 赤霉烯酮 水解 zhd101 突变体 利用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玉米赤霉稀酮水解酶ZHD101突变体及利用该突变体水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所述突变体是通过在野生型玉米赤霉稀酮水解酶ZHD101的三个关键位点处引入突变而得到。本发明中的ZHD101突变体与野生型ZHD101相比,在酸性条件(pH 5.5)下对ZEN水解的比活提高了至少75%;并且,与野生型ZHD101相比,在酸性条件(pH 5.5)下对ZEN水解的催化效率(kcat/KM)也可提高多达40%。由此,为进一步提高酶催化活性和实现酸性条件下的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玉米赤霉烯酮水解酶ZHD101突变体及利用该突变体水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经过基因改造和蛋白质工程化得到的在酸性条件下仍具有出色活性的玉米赤霉烯酮水解酶ZHD101突变体及利用该突变体水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真菌毒素是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很多真菌毒素具有致畸、致癌、产生神经毒性、引发免疫抑制的作用,对于全球食品安全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Kabak B,Dobson ADW,VarI.Strategies to Prevent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of Food and Animal Feed:AReview.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2006;46:593-619)。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由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产生的具有雌性激素毒性的非类固醇毒素,具有二羟基苯甲酸内酯结构(Zinedine A,Soriano JM,MoltóJC,J.Review on the toxicity,occurrence,metabolism,detoxification,regulations andintake of zearalenone:An oestrogenic mycotoxin.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07;45:1-18)。ZEN在全世界谷物中广泛分布且稳定存在,因而成为污染饲料和谷物深加工食品的主要真菌毒素。ZEN的热稳定性较好(Marin S,Ramos AJ,Cano-Sancho G,SanchisV.Mycotoxins:Occurrence,toxicology,and exposure assessment.Food and ChemicalToxicology 2013;60:218-237),在110℃下加热12天仍没有明显分解迹象(Lauren DR,Smith WA.Stability of the Fusarium mycotoxins nivalenol,deoxynivalenol andzearalenone in ground maize under typical cooking environments.FoodAdditivesContaminants 2001;18:1011-1016)。ZEN对人和动物具有生殖毒性,人和动物长期摄入被ZEN污染的食物可引发雌性激素过多症,导致生殖器官的病变或功能障碍;ZEN还具有强致癌性,通过在生物体内聚积,会导致细胞内染色体异常,诱导肿瘤,促使癌细胞在组织器官中的形成与扩散,引起乳腺癌、食管癌等发病率增加(Yu Z,Hu D,Li Y.Effectsof zearalenone on mRNAexpression and activity of cytochrome P450 1A1and 1B1inMCF-7cells.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04;58:187-193);ZEN本身还具有免疫毒性,能阻止淋巴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发挥免疫功能(Berek L,Petri IB,MesterházyTéren J,Molnár J.Effects of mycotoxins on human immune functions invitro.Toxicology in Vitro 2001;15:25-30)。因此,解决ZEN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保证食品安全和维护人体健康的当务之急。一方面,需要加强农作物生产收获各个时期的管理,尽量避免农作物感染真菌;另一方面,对已经产生的ZEN污染,需要积极开发使其降解与脱毒的技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中粮生化有限公司;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吉林中粮生化有限公司;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04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