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震后可恢复性能的自耗能高墩结构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0291.7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4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徐秀丽;唐雨生;周叮;李雪红;李枝军;张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1D1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板 角柱 可替换式 系梁 下部连接板 结构体系 后浇带 可恢复 预埋件 高墩 耗能 高度方向间隔 空心薄壁结构 上部连接板 下部连接件 刚性连接 减震性能 螺栓连接 减振子 条齿形 齿形 焊接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震后可恢复性能的自耗能高墩结构体系,包括角柱、角柱预埋件、横系梁、可替换式薄壁板、薄壁板上部连接板、薄壁板下部连接板和齿形后浇带;所述角柱的数量为四根,角柱之间由横系梁与可替换式薄壁板相互连接形成空心薄壁结构;所述横系梁沿角柱高度方向间隔分布,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与角柱预埋件连接,形成刚性连接;所述可替换式薄壁板安装在上下相邻两根横系梁之间,在可替换式薄壁板与薄壁板下部连接板之间设置有一条齿形后浇带,将可替换式薄壁板与薄壁板下部连接件连接。本发明具有构造简单、结构形式合理、减振子构件易于安装更换、减震性能优良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抗震与减震技术,一种新型桥墩的结构体系,具体是基于损伤控制思想,通过在结构体系层面的设计,提出一种具有多级抗震设防、薄壁板为主要耗能构件,横系梁为备用耗能构件,通过构件的损伤耗能使角柱免受损伤,且损伤耗能构件可以替换的新型桥墩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超高桥梁中的墩柱属于高墩,由于截面尺寸很大,常采用薄壁截面或组合截面。高墩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结构。墩柱通常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墩柱作为承担整个结构荷载的下部结构构件,二是在遭遇地震作用时,允许在墩柱截面产生塑性铰,耗散地震能量,以保护整体结构。这样的设计会带来两个问题:第一是耗能能力有限;第二由于产生塑性变形的损伤是永久性的,很难修复。
与传统的墩柱形式相比,新型自耗能高墩从体系方面入手,将在地震作用下发挥耗能的部分从整体结构中分离出来,把高墩结构分为主体构件以及减振次级构件,主体构件在正常使用阶段承担上部结构的荷载,而减振次级构件并不直接参与承担荷载,但与主要构件形成组合结构,提供较大的抗侧刚度。在整体结构遭受地震作用时,减振次级构件通过率先发生损伤,耗散地震输入振动能量,同时降低整体结构的刚度,周期延长,使所受地震力也下降,并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而主体构件仍然处于弹性状态。在把传统的桥梁墩柱体系进行分离的基础上,将减振次级构件设计成具有多级抗震设防的性能,在遭受不同强度等级的地震时,控制减振子构件的损伤次序:薄壁板为主要耗能构件,率先进入耗能阶段,其次横系梁作为备用的耗能构件。构造设计时,将减震子构件设计为可替换式,并从修复难度及连接构造方面,区别对待不同的构件,方便替换的同时经济性也得到了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的高墩桥梁震后损伤,难以修复或修复成本高的难题,设计了具有震后可恢复性能的新型自耗能高墩结构体系。将角柱作为墩柱的主体构件,可替换的横系梁以及薄壁板作为减振子构件,在整体墩柱并没有采用特殊材料以及高昂的造价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墩柱的体系以及构造设计,提供了一种具有震后可恢复性的新型自耗能桥墩。作为减振子构件的横系梁以及薄壁板均可以替换,并且均可以实行工厂化生产,装配快速灵活。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震后可恢复性能的自耗能高墩结构体系,包括角柱、角柱预埋件、横系梁、可替换式薄壁板、薄壁板上部连接板、薄壁板下部连接板和齿形后浇带;
所述角柱的数量为四根,角柱之间由横系梁与可替换式薄壁板相互连接形成空心薄壁结构,截面形式为矩形,角柱位于截面的四个顶点;
所述角柱中预先安装并浇筑有角柱预埋件,角柱预埋件沿角柱高度方向每隔一段距离布置,水平方向布置于角柱内侧,同一水平面高度一个角柱布置一对,四角一共布置八个;所述横系梁沿角柱高度方向间隔分布,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与角柱预埋件连接,形成刚性连接;
所述可替换式薄壁板安装在上下相邻两根横系梁之间,可替换式薄壁板上端设有薄壁板上部连接板,薄壁板上部连接板采用高强螺栓与横系梁连接,可替换式薄壁板下方设有薄壁板下部连接板,薄壁板下部连接板采用高强螺栓与横系梁连接,在可替换式薄壁板与薄壁板下部连接板之间设置有一条齿形后浇带,后浇带在薄壁板上部与钢梁连接固定之后浇筑,将可替换式薄壁板与薄壁板下部连接件连接,可替换式薄壁板与横系梁浇筑沿角柱高度方向可分层设置,布置范围为高墩塑性铰区域,也可为全部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02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