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式细胞培养皿划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0185.9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9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贺元;吴冰;柳忠辉;崔雪玲;葛敬岩;齐妍;王桂侠;刘乃杰;张金男;王宗强;张福强;姜春艳;徐文洲;冯文芳;吴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34;C12M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式 细胞 培养皿 划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细胞培养皿划痕装置。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在生物学中的正规名词为细胞培养技术,不论对于整个生物工程技术,还是其中之一的生物克隆技术来说,细胞培养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大规模克隆。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由一个细胞经过大量培养成为简单的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这是克隆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克隆,通过细胞培养得到大量的细胞或其代谢产物,因为生物产品都是从细胞得来,所以可以说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
细胞划痕实验,是指将细胞培养在培养皿或平板上,待细胞融合后在中央区域画一条线,这条线内的细胞被机械力去除掉了,然后将细胞继续培养,观察细胞向无细胞的划痕区域迁移的情况,来判断细胞的迁移能力。
现有细胞划痕多是手工划痕,手工划痕通常在培养皿上应用加样枪头划痕,存在如下缺点:
培养皿上出现硬性划痕:划痕的目的常用于评估细胞迁移的能力水平,手工划痕常需要数周的手法练习才能在需要检测的细胞平板上划痕,手工划痕出现器皿平板上硬性划伤亦为常见,影响细胞迁移的观察,手工划痕宽度不能掌握,应用加样枪头划痕宽度不能确定,随机性强,手工划痕深度不能控制,划痕操作者常因划痕处不能平贴培养皿底部残留细胞,手工划痕两块培养皿划痕对比不一致,常因划痕宽度不一致对比不够客观,手工划痕宽度不能精确到刻度,定位不准确,划痕后定位后再多次观察同一位置迁移度,手工划痕后不能精确到定位的位置,手工划痕后常划痕不直、不平顺,观察效果不佳,手工划痕不能再培养皿上留存固定厚度,胞培养在底部平铺培养材料或凝胶,或细胞为多层,手工划痕不能做到留存固定厚度底部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细胞划痕为手工划痕所出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调式细胞培养皿划痕装置。
可调式细胞培养皿划痕装置,是由工作台机构、操作机构和控制机构组成,操作机构和控制机构分别设置在工作台机构上;
工作台机构包括工作台板、第一固定器、第二固定器、第三固定器、升降杆和培养皿,第一固定器、第二固定器、第三固定器、升降杆和培养皿分别设置在工作台板上,升降杆固定设置在工作台板后端,第一固定器、第二固定器和第三固定器分别设置在工作台板前端,培养皿设置在第一固定器、第二固定器和第三固定器之间,第一固定器、第二固定器和第三固定器结构相同;
第一固定器包括第一固定块、固定螺栓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结构相同,并分别固定设置在工作台板上,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端分别具有第一内螺纹孔,固定螺栓分别穿过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第一内螺纹孔,固定螺栓与第一内螺纹孔相配合;
升降杆上具有第一刻度线;
操作机构包括固定升降装置、刮板装置和驱动装置,固定升降装置设置在升降杆上,刮板装置和驱动装置分别设置在固定升降装置上,
固定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套筒、第一固定升降台、第二固定升降台和第一丝杠转轴,第一固定升降台和第二固定升降台分别设置在固定套筒后端,第一固定升降台和第二固定升降台上分别具有同轴的第二内螺纹孔,第一丝杠转轴上端具有第一手把,下端具有第一丝杠,第一丝杠转轴穿过第一固定升降台和第二固定升降台的第二内螺纹孔内,第一丝杠与第二内螺纹孔相配合;
固定套筒上具有锁紧螺栓;
第一固定升降台的两侧结构相同,前端具有第一滑槽,上端具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两侧具有第二刻度线;
第二固定升降台的两侧结构相同,前端具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上具有齿轮槽,
刮板装置包括第一滑杆、第二滑杆、连接杆和划头,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分别固定设置在连接杆上、下两端,第一滑杆两端分别具有指针头,连接杆下端具有连接接头,划头设置在连接接头下端,第一滑杆设置在第一滑槽内,第二滑杆设置在第三滑槽内,指针头设置在第二滑槽上;
驱动装置包括第二转轴和驱动器,第二转轴设置在驱动器内,第二转轴上具有第二把手和轴杆,驱动器内具有齿轮,齿轮设置在轴杆上,齿轮与齿轮槽相咬合;
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摄像器、第二摄像器和显示屏,第一摄像器、第二摄像器分别设置在工作台板上,第一摄像器和第二摄像器分别与显示屏相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01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