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桡动脉检测与人体体质识别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8800.2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0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以文;杨培全;熊阳辉;吴金涛;郭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桡动脉 检测 人体 体质 识别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桡动脉检测与人体体质识别系统,包括脉搏检测人员信息录入模块、多点触控压力传感器、信号过滤单元、信号控制器、模数转换器、数模转化器、特征处理模块、信号分类模型、处理器;脉搏检测人员信息录入模块、多点触控压力传感器、信号过滤单元、信号控制器、模数转换器、数模转化器、处理器依次相连,特征处理模块与模数转换器连接,信号分类模型与特征处理模块连接和脉搏检测人员信息录入模块连接,处理器还与信号分类模型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桡动脉检测与人体体质识别方法。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能对脉搏信号进行精确检测和分类,且可方便、快捷、实时的对脉搏检测人员进行脉搏检测和健康建议反馈,对疾病进行早期发现和预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机器学习和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桡动脉检测与人体体质识别系统和方法。(“特别”是专利中的惯用写法,强调具体的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不断改变,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们很少关注自身的健康情况。大多数人处于阴虚或阳虚的亚健康状态,然而人们并不知道自身的健康状态,更不用说如何合理的调节身体。因此,有效的早期身体健康检测和诊疗是非常重要的。
人体脉搏系统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有丰富的人体健康状况信息,它是人体输送养料、传递能量和传播各种生理病理信息的重要途径。研究脉搏信息无论是在中医还是西医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实用意义。在中国古时候就有医生运用脉诊进行脉象探查、病症辨识。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脉诊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并且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到了明代李时珍撰写了《濒湖脉学》,对诊脉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使脉学得到了普及和发展。
现在医生利用手指去感受脉搏的方式,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而且脉搏信号较弱,易受外界干扰,同时也受制于医生的医术水平,可能导致医生对病人脉搏的误判。另外,对于需要经常检测脉搏,实时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的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等一些原因不能经常去医院进行检测脉搏,所以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检测、运算、控制工具以及高分辨率的显示设备的出现,使得对脉搏信号的处理更加准确和有效。
现有脉搏检测系统和方法利用传感器对脉搏振动信号进行检测,然后经过信号转换将检测到的脉搏振动信号转换成图像信号,并将脉搏诊断得到的身体状态结果显示在显示器。
中国专利申请CN 105193396公开了一种脉搏检测系统和方法,将石墨烯传感器贴合在用户的手腕的寸关尺处。这种方法可能由于人为因素,不能准确的将石墨烯传感器贴到手腕的寸关尺处,导致对脉搏振动信号检测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偏差,最终会对人体健康状态产生误诊。
中国专利申请CN 104644140公开了一种脉搏诊断记录仪及脉搏信息储存方法。将参考波形存储到参考数据库,把检测到波形与参考数据库中参考波形进行对比。这种方法不像数据对比那样能够更直观、更精确的显示分类结果,波形对比分类会导致较大的分类误差,最终会导致误诊概率的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对脉搏信号进行精确检测和分类的桡动脉检测与人体体质识别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桡动脉检测与人体体质识别系统,包括脉搏检测人员信息录入模块、多点触控压力传感器、信号过滤单元、信号控制器、模数转换器、数模转化器、特征处理模块、信号分类模型、处理器;
脉搏检测人员信息录入模块,用于将脉搏检测人员的个人信息录入;
多点触控压力传感器,与脉搏检测人员信息录入模块连接,用于检测脉搏检测人员脉搏振动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88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