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双层导流式全棉水刺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8033.5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9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聂祖宝;叶寿兴;黄族健;刘宗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福能南纺卫生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374 | 分类号: | D04H1/4374;D04H1/4266;D04H1/72;D04H1/732;D04H1/49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国红 |
地址: | 35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双层 导流 式全棉水刺非 织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层导流式全棉水刺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非织造布包括平面扩散平行网层和下吸功能立体纤维网层,所述两层网都由100%漂白棉纤维组成,所述双层导流式采用纤维经两种物理排列的方式来获得双层导流结构,形成较明显的层间隔层,起到导流液体和阻隔返渗的效果,达到产品的使用性能。具有双层导流式全棉水刺非织造布厚度薄,不掉屑,柔软,亲肤,环保,不易变形,耐磨性好,液体导流下吸性强,具有阻隔液体返渗的效果,提高终端产品使用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生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棉水刺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刺非织造布生产技术,是采用高压水针对进入水刺机托持网帘上的纤维进行喷射穿刺,使纤维受到从上到下的水针作用和底部反射水针的作用产生位移、翻转、挤压而相互缠结加固成布的一种新兴技术。由于水刺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手感、柔软性及不易掉屑等诸多性能特点,二十多年来,中国水刺法非织造布生产规模发展迅猛。目前,国内水刺生产线200多条,其中进口线约40来条,总产能接近50万吨/年。市场竞争激烈,常规水刺产品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水刺生产企业要赢得市场,就要开发出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新产品,获取更大的利润。全棉水刺布由于生产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具有环保亲肤、绵柔、吸湿性好、不过敏等特点,受到消费者喜爱,目前用于卫生防护、医用敷料、婴幼儿擦拭等高端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目前,国内少数几家水刺企业开发出的全棉水刺产品,采用单一的铺网方式进行生产,主体纤维呈平面分布。在作为卫生防护产品时,单层纤维呈平面分布,导流时在一个平面上有显著效果,与此同时液体返渗也会较多,会影响终端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层导流的全棉水刺非织造布产品及其制备方法,该产品在作为防护面层使用时能快速吸收表面液体并导流到下层芯体内,并具有阻隔液体回流到产品表层的功能性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产品功能目的,本发明提供具有双层导流式全棉水刺非织造布,其包括两层不同排列的纤维网,一层平行纤维网层和一层立体纤维网层,所述两层纤维网都由100%漂白棉纤维材料组成。
其中,所述平行纤维网由直铺式梳理机生产形成,所述平行纤维网中的主体纤维呈单一的平行方式水平排列。
其中,所述立体纤维网由气流成网梳理机生产形成,所述立体纤维网中纤维呈随机的多维立体的方式排列。
其中,两层棉网克重分配为1:1.2-1.4的比例。
其中,所述直铺平行纤维棉网与立体分布的棉网重叠一起,通过一步法水刺进行双层棉网复合。
其中,所述非织造物的纵向强力MD:横向强力CD强力比为2.5:1。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具有双层导流式全棉水刺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其将100%漂白棉纤维依次通过开包喂入、粗开松、纤维混合、精开松、直铺梳理获得平行棉网、梳理气流成网获得立体棉网、水刺预湿、水刺缠结复合、烘干、卷绕制得具有双层导流式全棉水刺非织造布。
具体的,该制备方法包括:
第一步:漂白棉纤维的制备,将棉花除杂处理,并进行氧化漂白,制得漂白棉纤维;
第二步:平行纤维网和立体纤维网的制备,将漂白棉纤维进行开松,使纤维处于蓬松状态,然后进入梳理工序,分别由直铺式梳理机和气流成网梳理机进行梳理制得一层平行纤维网和一层立体纤维网,并通过帘子输送上下平整重叠组合在一起。
第三步:水刺加工,通过水刺机预湿、正面水刺、反面水刺把纤维缠结在一起,并通过脱水、烘干、成卷制得具有双层导流式全棉水刺非织造布。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具有双层导流式全棉水刺非织造布在制备卫生防护、医用敷料、婴幼儿擦拭等产品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福能南纺卫生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福能南纺卫生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80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