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环保型电源柜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7233.9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4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曹立强;王大军;徐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立强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H02S20/3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王景洲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环保 电源 | ||
1.一种节能环保型电源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车轮(1)、安装框(2)、固定机构(3)、挡板(4)、锁紧机构(5)、防尘机构(7)、散热机构(10)、调节机构(12)和太阳能电池板本体(13);车轮(1)固接于安装框(2)底部,固定机构(3)固接于安装框(2)一侧部,挡板(4)与安装框(2)一前部铰接,锁紧机构(5)固接于安装框(2)一侧部,安装框(2)一侧部开有第一凹槽(6),防尘机构(7)固接于安装框(2);且贯穿安装框(2)一侧部,位于安装框(2)内;安装框(2)一侧部开有第一通孔(8),另一侧部开有与第一通孔(8)对应的第二通孔(9);安装框(2)顶部开有第三通孔(11),散热机构(10)固接于安装框(2)内顶部,调节机构(12)固接于安装框(2)顶部,太阳能电池板本体(13)与调节机构(12)输出端固接;
固定机构(3)包括有空心杆(31)、连接杆(33)、摩擦板(36)和蝶形螺栓(37);空心杆(31)固接于安装框(2)一侧部,空心杆(31)一侧部开有螺纹孔(32),连接杆(33)与空心杆(31)滑动连接,连接杆(33)靠近第一通孔(8)的一侧部开有第一螺纹槽(34)、第二螺纹槽(35),摩擦板(36)固接于连接杆(33)底部,蝶形螺栓(37)贯穿螺纹孔(32)与螺纹槽螺接;
锁紧机构(5)包括有挡块(53)、固定板(54)、导向杆(55)和第一弹性件(56);安装框(2)一侧部上开有第四通孔(51),挡板(4)一侧部开有第二凹槽(52),挡块(53)固接于安装框(2)内一侧部,固定板(54)通过第一弹性件(56)固接于安装框(2)一侧部;导向杆(55)一端固接于固定板(54),另一端贯穿第四通孔(51)位于第二凹槽(52)内;
防尘机构(7)包括有第一滑珠(73)、第二滑珠(76)、连接板(77)和把手(78);安装框(2)顶部一侧部开有一字孔(71),且位于第一凹槽(6)上方,安装框(2)内前部上开有第一滑槽(72),第一滑珠(73)与第一滑槽(72)滑动连接,挡板(4)后部开有第二滑槽(74),安装框(2)靠近一字孔(71)的前侧壁开有第三滑槽(75),第二滑槽(74)与第三滑槽(75)配合,第二滑珠(76)与第二滑槽(74)、第三滑槽(75)滑动连接;连接板(77)贯穿一字孔(71)位于框内,且与第一滑珠(73)、第二滑珠(76)固接;把手(78)固接于连接板(77)一侧部;
散热机构(10)包括有第一电机(101)、第一转轴(102)、第一旋转叶片(103)、第二电机(104)、第二转轴(105)、第二旋转叶片(106)和水管(109);第一电机(101)固接于安装框(2)内顶部,第一转轴(102)与第一电机(101)输出端枢接,第一旋转叶片(103)固接于第一转轴(102),第二电机(104)固接于安装框(2)内顶部,第二转轴(105)与第二电机(104)输出端枢接,第二旋转叶片(106)固接于第二转轴(105);
调节机构(12)包括有固定杆(121)、第一滑轨(122)、第一滑块(123)、第二弹性件(124)、拉线(125)、电动绕线轮(126)、支杆(127)、第二滑轨(128)和第二滑块(129);固定杆(121)、电动绕线轮(126)、第二滑轨(128)沿安装框(2)长度方向依次固接于安装框(2)顶部,第一滑轨(122)固接于固定杆(121)一侧部,第一滑块(123)与第一滑轨(122)滑动连接;第二弹性件(124)一端固接于安装框(2)底部,另一端固接于第一滑块(123)底部;拉线(125)一端固接于第一滑块(123)底部,另一端与电动绕线轮(126)绕接;支杆(127)固接于第一滑块(123)顶部,支杆(127)顶部与太阳能电池板本体(13)一侧部铰接,第二滑块(129)与第二滑轨(128)滑动连接,太阳能电池板本体(13)另一侧部与第二滑块(129)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型电源柜,其特征在于,车轮(1)是万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型电源柜,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第三通孔(11)为通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立强,未经曹立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723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管传导散热装置
- 下一篇:风扇调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