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水冷却轴承座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6329.3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5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军;曹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宗力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5/00 | 分类号: | F16C35/00;F16C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水冷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循环水冷却轴承座。
背景技术
在卷筒纸圆压圆印刷后道生产工序中,通常有凹凸、压痕、模切冲孔等工序。在圆压圆模切压痕机中,辊筒两端轴头依靠轴承座支撑,装于辊筒两端轴头处的轴承在高速旋转中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其在高速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直接传递给高速旋转的辊筒和轴承座上导致膨胀变形,影响辊筒和轴承座的精度,如不把这些热量排走,会直接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出现零件咬死、卡死等极端恶劣现象,导致机件功能失效。
在传统的辊筒设备中,采用脂润滑传动方式,该种方式仅适用于低速,非连续运转场合。如果辊筒处于连续24小时和高速(400米以上/分钟)运转情况下,此结构就难以胜任,轴承在高速运转过程中极易引起发热、发烫,并把热量直接传递给轴承座上,随后又传递给其他零件,导致零件膨胀变形,影响零件精度、加重轴承负担从而影响轴承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冷却轴承座,通过在轴承座中心孔外周开设循环水冷却孔道,把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水循环带走,以保证辊筒精确有效运行。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水冷却轴承座,轴承座设置有若干循环水冷却孔道,循环水冷却孔道采用矩形分布纵横设置于轴承座中心孔的外周侧。
其中,轴承座循环水冷却孔道包括有进水孔道、连接孔道和出水孔道,进水孔道通过多组连接孔道与出水孔道搭接构成循环回路,连接孔道与轴承座外侧相通处设置有堵塞。
优选的,进水孔道、连接孔道和出水孔道的孔口均采用攻管牙螺纹设计。
优选的,连接孔道共有四组,分别为连接孔道A、连接孔道B、连接孔道C和连接孔道D,进水孔道、连接孔道和出水孔道围绕轴承座中心孔采用两横两竖设计分布,连接孔道A分别与连接孔道C和连接孔道D相互连通,连接孔道B与连接孔道C相互连通,连接孔道B与连接孔道D未连通,出水孔道与连接孔道D相互连通,进水孔道与连接孔道B相互连通,构成循环水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结构优化设计,通过在轴承座中心孔外周开设循环水冷却孔道,引入低温冷却水作为介质,有效提高轴承、轴承座的散热效果,可以保证辊筒类设备长时间高效运转,防止零件咬死、卡死等极端恶劣现象,导致机件功能失效。
2.经过合理设计的循环水冷却孔道,采用进水孔道、连接孔道和出水孔道的搭接设计,增加了冷却水的循环路径,相较于环形水路有更长的散热路程和更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轴承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轴承座与墙板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轴承冷却座循环水道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辊筒,2:旋转轴承,3:轴承座,4:内端盖,5:外端盖,6:连接板,7:传动齿轮,8:油嘴,9:出水孔道,10:连接孔道A,11:连接孔道B,12:连接孔道C:,13:连接孔道D,14:进水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附图为传统的辊筒,包括了辊筒1、旋转轴承2、轴承座3、内端盖4、外端盖5和传动齿轮7,辊筒1轴头两端分别安装一旋转轴承2,旋转轴承2安装于轴承座3的座孔内,轴承座3通过内端盖4和外端盖5紧锁固定,轴承座3通过连接板6与墙板相连,辊筒1轴头一端安装有传动齿轮7,通过传动齿轮7的旋转带动辊筒1旋转,轴承座3端面上安装有油嘴8,润滑脂通过油嘴8注入到旋转轴承2内部,使轴承内部滚珠或滚柱得到润滑,减少轴承磨损。
该种方式仅适用于低速,非连续运转场合。如果辊筒1处于连续24小时和高速(400米以上/分钟)运转情况下,此结构就难以胜任,轴承在高速运转过程中极易引起发热、发烫,并把热量直接传递给轴承座3上,随后又传递给其他零件,导致零件膨胀变形,影响零件精度、加重轴承负担从而影响轴承使用寿命
本申请所公开的一种循环水冷却轴承座,在其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通过循环水冷却孔道替换了原有的油嘴8和润滑脂润滑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宗力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宗力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63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